日本专家警告!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分析师 熊野英生:如果这样的中日关系持续1年以上,即使没有2.6万亿日元,也将减少2万亿日元以上的中国游客消费,对于日本的旅游产业,特别是地方经济将造成巨大冲击。 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那个叫熊野英生的分析师说得一点不假,现在这中日关系要是真的再拖上一年多,他们旅游产业丢的可不光是数字,是实打实的生计。 你去东京银座的那些奢侈品店看看,以前一到节假日,柜台前挤着的全是说中文的游客,导购员的中文比有些年轻人还溜,现在呢?货架上的商品摆得整整齐齐,连个问价的人都少,老板们脸上的笑都挂不住了。更别说那些靠旅游吃饭的地方小城,日子过得更难。 2024年的时候,日本全年接待的国际游客差不多3690万人,这里面中国内地游客就有近700万,占了快五分之一。 消费方面更不含糊,外国游客在日本花的8.1万亿日元里,中国游客就贡献了1.73万亿,每5块钱里就有1块是咱们中国游客花的。 到了2025年前三季度,这势头本来更猛,中国游客消费都冲到1.8万亿日元了,占比直接超过三成,人均花的钱更是韩国游客的2.3倍,从银座的名牌包到京都的药妆,咱们的消费轨迹差不多把日本旅游产业链都串起来了。 那些日本地方商家最清楚中国游客的分量,大阪道顿堀的蟹道乐,以前门口排的长队能绕招牌两圈,全是等着尝鲜的中国游客;京都那些百年和服店,租和服、做造型的订单得提前半个月订,店员都练出了快速盘发髻的本事;北海道的滑雪度假村,冬天的房间早在国庆后就被中国家庭订满,酒店特意备了中式早餐。 为了留住中国游客,日本商家真是下了功夫,机场免税店全是中文导购,不管是大城市的商场还是偏远景区,支付宝、微信支付都能用,连温泉旅馆都印了中文菜单,生怕咱们花不舒心。 现在关系一紧张,最先受冲击的就是这些靠中国游客吃饭的人,国内旅行社早就把赴日旅游产品下架了,不少人退了预订的行程,东京有家专做中国游客生意的旅行社,70%的团队游都被取消,新咨询的人少了九成。 以前元旦、春节前后本来是企业奖励旅游的旺季,现在负责人都愁得睡不着,知道这些订单大概率黄了,京都有家开了三十年的药妆店,老板说以前一天能卖二十多万日元的面膜和保健品,现在一天连五万都卖不到,店里两个兼职的店员都已经辞退了,再这样下去自己都要关店。 日本政府想过找其他游客补窟窿,说要开发东南亚、印度市场,可现实根本不顶用,东南亚游客人均消费才是中国游客的三成到四成,来日本大多买些便宜的零食和化妆品,根本撑不起那些靠高端消费的店铺。 欧美游客虽然花钱不少,但他们更爱逛美术馆、看古建筑,很少像中国游客这样大包小包购物,京都和服店就发现,欧美游客租和服的比例只有12%,连中国游客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2025年中国赴日游客有748.7万人次,这数量相当于韩国、美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这四个地方游客的总和,想靠其他国家补上这么大的缺口,根本不现实。 旅游业占日本GDP的7%,早就是除了汽车之外的第二大外汇来源,地方经济对旅游的依赖更严重,很多日本地方除了旅游没别的支柱产业,游客一少,连锁反应就来了。 酒店入住率下降,洗衣房、餐厅的生意跟着差;特产店卖不动货,上游的生产商就不敢进货;连出租车司机都抱怨,以前一天能拉十几个中国游客,现在跑一天都接不到几个长途单。 更麻烦的是地方高校,本来日本少子化就缺生源,中国留学生占了日本国际学生的37%,现在留学预警一出,不少学生都转去新加坡、香港了,那些地方大学的招生老师天天往中介跑,还是招不到人。 熊野英生说损失会超过2万亿日元,这不是危言耸听,2012年钓鱼岛事件后,中国游客减少了25%,当时日本GDP就受了影响,现在中国游客的消费占比更高,损失只会更大。 那些在日本地方开小饭馆、小旅店的老板,一辈子的积蓄都投在店里,他们不懂什么政治博弈,只知道中国游客不来,自己的日子就过不下去。 看着那些空荡荡的街道和落灰的货架,真的替这些小商家着急,毕竟日子是实实在在的,少了中国游客的真金白银,日本地方经济的寒冬真的要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