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首饰戴久了有害健康赶紧扔。 赶紧自查!央视曝光银首饰藏"毒",致癌物超标9000倍!长期佩戴有害健康,"终于知道为什么一戴耳钉就疼痛了"。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送检)进行检测分析,揭露部分低价合金饰品虚标材质、重金属超标等现象,引发了网友热议。"一个爱买小饰品的女孩天塌了!"吓得我赶紧扔了那些9.9的","防不胜防!看得我耳朵一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诊的多位患者都是因为长期戴合金饰品患上皮炎。记者随机从线上线下20家商铺购买的21件样品中,高达17件镀层厚度不达标。宣称"镀金"的手镯金层仅0.03微米,远低于0.5微米的标准,差距高达16倍。镀银手镯银层仅0.24微米,远低于标准的2微米,差距也超过了8倍。 商家用铜、锌、镉、镍等廉价合金做基材,表面薄薄镀一层贵金属,再刻上虚假的钢印,就能以"银饰""镀金"名义来高价售卖。还堂而皇之地表示"自己卖的都是符合标准"的无毒无害。事实上这些合金里的镉是致癌物,有的竟超标9000多倍,看得人后背发凉。 北大人民医院皮肤科医生李厚敏介绍,镉在人体中长期累积难以代谢,长期接触会损害肾脏、骨骼,甚至诱发癌症,简直太黑心。而镍是致敏元凶,约15%-20%的人对其过敏,出汗多的时候会加速金属离子析出,引发红斑水泡瘙痒的首饰性皮炎,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全身过敏的反应。 看到这里有人会想,那我就买标了"纯银"的不容易过敏吧?总不会出错了吧?个别商家为了提高销量还采用了其他手段来误导消费者。记者送检的合金首饰中,有些尽管标明"足金""足银",打上了常见的"999"和"S925"印记,但实际金银含量很低。 虽然首饰类未纳入3C认证目录,但是强制性国标、饰品有害元素、《饰晶有害元素限量的规定》(GB 28480-2012),对于镍、砷、镐、铬、铅、汞等有害元素做了相关规定,未达到要求的不得进入市场。 这些不合格产品是如何流入市场的?根据广州日报此前报道,商家只要花点钱就能给劣质饰品贴上"合格"标签,400块就能买到一份无需实测的"检测报告"、"鉴定证书"。有些平台审核流于形式,这些"毒首饰"便畅通无阻的流入市场。一对成本1-2元的劣质合金耳钉刻上虚假钢印后售价翻数倍,巨大的利润空间让商家甘愿铤而走险。 近年来市场和平台对这方面的监管越来越严,提高违法成本,建立产品溯源机制,行业更该自查自纠,摒弃"低成本换高利润"的短视行为。与此同时普通人该如何避开这类"美丽陷阱"? ·首先要放弃"低价捡漏"的幻想,远低于市场价的银饰大概率有问题。 ·其次看标识,优先选标注"足银999"和"Au750"等明确材质的产品,避开"钛钢"、"合金"等模糊表述。 简单鉴别可用这两招: ·一个是真银密度大,同等体积下更有分量且无磁性,用磁铁靠近不吸附,而铜合金、锌合金会被吸引。 ·最后一定要选正规渠道,不买街边小摊或无资质网店的产品。若佩戴后出现皮肤不适的要立即停戴并就医。 大家赶紧对照着检查下首饰盒,该扔就果断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