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子弹”已上膛,美财长通知中国交出稀土!话音刚落,中方停购大豆...... 最近中美之间的贸易博弈又添了新戏码,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福克斯新闻的“周日早间期货”节目里一番强硬表态,直接把稀土和大豆这两种八竿子打不着的商品绑在了一起。 这位刚上任没多久的财长对着镜头语气一点不绕弯,明说要求中国必须在感恩节之前敲定稀土供应协议的细节,还撂下狠话称要是不履行承诺,美国“所有选项都可用”。这番话一播出,全球市场都炸了锅,谁都看得出来,这哪里是协商,分明就是下最后通牒。 要知道美国为啥这么急着要稀土,得先搞明白这东西的分量。稀土不是普通的矿产,手机屏幕、风力涡轮机都得用,更关键的是军工领域,导弹制导系统、隐形战机涂层这些核心部件都离不开它。 而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里的地位有多稳?多年来一直掌握着核心的冶炼加工技术,全球大部分稀土产品的供应都得看中国脸色。美国这些年一直想摆脱依赖,可本土稀土加工产业早就断了档,就算有矿也没法高效提炼,短期内根本离不开中国的供应。 贝森特敢这么硬气,背后其实有个协议当由头。就在10月底,特朗普和中方在韩国釜山的会晤上刚达成一个贸易框架协议,里面确实提到中国暂停稀土出口控制一年,美国则暂停部分关税威胁,中国也承诺恢复购买美国大豆。 可协议里明明说的是“协商敲定细节”,到了贝森特嘴里就变成了“必须按时交出来”,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明摆着没把协商当回事。更有意思的是,他还在采访里否认中国要限制稀土磁铁出口给美国军工企业的传闻,嘴上说着不信,行动上却急着下通牒,足见美国有多心虚。 面对这通赤裸裸的威胁,中国这边没像美国那样咋咋呼呼开新闻发布会,也没说一句狠话,可手上的动作却一点不含糊——直接停了美国大豆的采购。 要知道大豆可是美国农业的命脉之一,而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过去美国每年有大量大豆要靠卖到中国才能消化。 釜山会晤前,中国国企刚发出过采购订单,结束了好几个月的中断,当时美国农场主还挺高兴,以为苦日子要熬出头了。结果会晤刚过没多久,进入11月,采购就突然踩了刹车。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一出来,更能看出这波停购的力度有多猛。从峰会结束到11月中旬,中国总共就买了两笔美国大豆,加起来才33.2万吨,这跟之前的采购量比起来几乎是腰斩,远低于美国农业界的预期。 更要命的是,今年美国大豆收成还是二三十年来最高的之一,一边是卖不出去的海量库存,一边是突然消失的最大买家,美国农场主直接陷入了“完美风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跟着波动,库存积压到了多年高点,不少农民都开始慌了,不知道这些大豆要砸在自己手里多久。 这时候大家才发现,贝森特自己居然也是个豆农。这位华尔街出身、净资产高达6亿美元的财长,在北达科他州持有价值2500万美元的玉米和大豆农田,每年光租金就能赚上百万美元。 而北达科他州约70%的大豆都要出口到中国,中国停购的消息传来,他自己也得跟着心疼。后来在ABC的《本周》节目里,他被问到美国农民的困境时,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感受到了这种痛苦”,这话听着多少有点讽刺——毕竟当初放狠话的是他,现在被反制疼到自己的也是他。 中国敢这么硬气停购,底气其实早就攒足了。一方面是国内大豆库存充足,短期内不用急着进口。 另一方面是早就找好了替代来源,巴西今年大豆丰收,中国直接把采购订单转向了南美。那段时间,中国港口里来自巴西的大豆船越来越多,美国大豆却只能躺在仓库里。 更关键的是,之前中国海关在进口美国大豆里检出过麦角和种衣剂,早就暂停了CHS Inc.等3家涉事企业的输华资质,本来美国大豆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就高了,现在又没了新订单,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美国这边也没坐以待毙,贝森特一边继续通过媒体施压,11月17日还在采访里重申“所有选项都在桌上”,一边忙着推动本土稀土产业。11月7日,他特意去参观了南卡罗来纳州一家新的稀土加工中心,宣称这标志着美国要结束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这家由eVAC公司运营的中心,专门生产稀土磁铁,说是要服务于军工和科技产业。可懂行的都知道,稀土加工不是建个工厂就能成的,技术、人才、产业链配套都得慢慢来,短期内根本没法替代中国的供应。 这场博弈的转折点出现在11月17日,中国突然又出手买了近100万吨美国大豆,算是给这场短暂的停摆画了个逗号。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服软了,反而更像是一种精准调控——既让美国看到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也给了美国农民一点希望,避免矛盾彻底激化。 可即便如此,之前的停摆已经造成了损失,美国农场主的种植计划都受了影响,贝森特主导的贸易谈判也没占到半点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