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上海市嘉定一处工地发生了怪事,500吨压力的打桩机竟然打不进地面

山有芷 2025-11-25 18:19:16

2007年6月,上海市嘉定一处工地发生了怪事,500吨压力的打桩机竟然打不进地面!难道地下有什么玄虚?工地负责人调来挖掘机,没想到,这一挖竟然挖到了搀着米浆的三合土!“快向上报告,请考古队来吧”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神秘地说。   如果要搞一个“古代最像现代穿越品”的榜单,前不久上海某处工地里挖出来的小玩意儿绝对能排进前三,就在考古人员满头大汗地清理一座明代古墓时,一个直径不足三厘米的银色圆片让现场瞬间安静了,这怎么看都是一个刚刚被人随手扔掉的啤酒瓶盖。   这东西周边那一圈熟悉的褶皱,表面那种微微泛黑的金属质感,简直和烧烤摊地上的废弃物一模一样,这件事最初的轰动源于工地上那一铲子下去发出的闷响,经验老道的工人都知道,地底下若是碰上硬茬子,往往意味着“大货”。   这回拦路的不是普通石头,而是被称为古代“生物水泥”的糯米砂浆,这种把石灰、黏土、沙子混合,再奢侈地浇筑进糯米浆的“三合土”配方,从南北朝时期就开始风靡,这东西干透了之后比现在的混凝土还顽固。   当年南京的一座明代墓葬为了破开这层壳,连推土机和钢钎都轮番上阵才勉强搞定,有着如此强悍“安保措施”的墓葬,不论怎么推测,里面躺着的也该是位挥金如土的主儿,然而当这层堪称铜墙铁壁的封土被小心翼翼揭开后,里面的景象却有些“寒酸”。   没有成堆的金元宝,也没有耀眼的珠翠,在这个足有一米厚糯米浆保护的静谧空间里,最多的竟然是快要堆成山的宣纸和书籍,直到考古队清理出那两块写满生平的墓志铭,谜底才算解开。这是明代奉议大夫、登州府同知李汝节与其妻子程宜人的合葬墓。   要说这李汝节,他在历史的长河里其实并不算什么响当当的大人物,但他的一生,恰恰是明代士大夫阶层最真实的写照,翻开地方志,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标准的“凤凰男”逆袭剧本,他的祖父原本极擅经商,可惜一场意外让家道中落。   父亲李文邦咬着牙重振家业后,明白了一个硬道理:只有读书才能改命,李汝节便是那个承载全家希望的“做题家”,他在嘉靖年间中了举人,随后在考场上又熬了十年,终于拿到进士的入场券。   这并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人,他在安吉做知州的时候,虽然官不大,但干的事儿挺硬,那时候沿海不太平,他得组织民兵去跟那些凶狠的倭寇对着干,不打仗的时候,他就带着人下地去量农田、修水利、筑堤坝。   遗憾的是,这样的劳心劳力让他透支了身体,51岁那年就因为病重辞官,没过多久就在万历五年病逝了,但也正是这位没什么积蓄的清官,给后人留下了那个令人津津乐道的“啤酒瓶盖”。   经过专家仔细清理,这个引起网友疯狂猜测“盗墓贼在现场喝了酒”的小物件,真身其实是一枚精致至极的银香盒,它的设计虽然看起来充满现代工业风,实则是古人雅趣的巅峰,这枚香盒直径只有2.8厘米,高1.2厘米,正好能握在掌心。     最妙的是那个盖子,上面的小孔不仅仅是为了透气,而是巧妙地排列成了一个“香”字,这可不是拿来装啤酒的,而是古人书房里必不可少的“低调奢华”古代文人讲究“红袖添香”,无论是抚琴、下棋还是读书,都要在旁边焚一点香丸或者香饼。   因为这些香料容易挥发,这种便携又密封的金属小盒子就成了当时文人们的EDC,这种构造分为盖与身两部分的香盒,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法门寺地宫里也有类似的存在,但在李汝节的墓里发现这个,味道就不一样了。   这两只可以完美扣合的香盒出现在妻子的棺椁中,而丈夫那边则是满棺的经史子集,即使跨越了几百年,我们依然能通过这些静默的遗物读懂那份属于明代的浪漫与坚守,一个务实的丈夫,活着时抵抗倭寇、修桥铺路,死后只带走了他最爱的书籍。   一位深情的妻子,在这个坚固如铁的地下世界里,用一枚带着“香”字的小盒,永远地陪在他身旁,相比于冰冷的金银,这一堆泛黄的纸张和那一枚看似“穿越”的香盒,或许才是那个时代文人风骨与生活情趣最温暖的注脚。 信息来源:《上海出土明代香盒神似啤酒瓶盖,网友:确定没印“再来一瓶”吗?》新民晚报

0 阅读:2702

评论列表

纵横大地

纵横大地

3
2025-11-25 23:47

明朝时中国已发明啤酒瓶盖![捂脸哭]

用户10xxx15

用户10xxx15

3
2025-11-26 00:55

山有芷

山有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