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日籍华人纷纷回国,还希望“祖国”接纳,中国会不会接受?   人这一辈子做选择

世墨墨 2025-11-26 09:41:30

大批日籍华人纷纷回国,还希望“祖国”接纳,中国会不会接受?   人这一辈子做选择,最怕的就是回旋镖。最近中日之间出现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画面:一边是当年费尽周折拿到日本国籍的华人,现在削尖了脑袋想回中国找退路。   另一边,日本政坛大佬高市早苗却在拼命踩油门,要把日本拽向与中国激烈对抗的死胡同。这一进一退两股劲,拧巴得让人唏嘘。   把记忆拉回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的日本确实有资本傲慢。东京银座的霓虹灯彻夜不灭,而中国大多数家庭还在精打细算过日子。   两国之间巨大的贫富落差,把无数年轻人的心勾走了。去日本淘金,拿到那本深红色的护照,在当时就等于拿到了通往体面生活的入场券。   为了这张入场券,他们在异国他乡的流水线上熬夜,在后厨洗堆积如山的盘子,忍受着当地人异样的眼光。只要工资单上的数字比国内高,一切委屈都值得。   可惜,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繁华碎了一地。而中国却在此后开启了长达三十年的狂飙突进。   如今再看,沧海桑田。中国不仅坐稳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高铁网络、移动支付、新兴产业更是全面铺开。   当年那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差距,不仅被抹平了,甚至在很多生活便利度上,中国已经反超。   这就让那批在日本打拼了大半辈子的人非常尴尬。回国探亲时发现,当年留在国内的同龄人,日子过得竟然比自己还滋润。   他们在日本始终是“外人”,融不进核心圈层。回到中国,却成了需要排队申请签证的“外国人”。这种两头不靠岸的失重感,实在煎熬。   很多人动了回流的念头,但这回头路,比当年出国还要难走。   中国法律不承认双重国籍。想拿回中国身份证,前提是放弃日本籍。但日本的法律又很“鸡贼”,你必须先取得其他国家的国籍,才允许你退籍。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变成没有国籍的“黑户”。想走“中国绿卡”这条路?门槛之高、审核之严,足以劝退绝大多数人。   就在普通人忙着寻找归途的时候,日本政坛却在忙着“挖坑”。高市早苗最近表现得格外亢奋。她在一个月内连续拿台湾问题做文章,逼得中国外交部不得不接连发出严厉警告。   无论是在APEC的国际场合搞小动作,还是回国后在国会大放厥词,她的中心思想就一个:把台海局势和日本捆绑,鼓吹所谓的“存亡危机”,意图借此解禁集体自卫权。   这种论调,听着是不是很耳熟?像极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军国主义分子鼓吹的“满蒙生命线”。   但高市早苗似乎忘了看日历。现在的日本海上自卫队,早已不是当年的联合舰队,无论情报还是打击能力,都高度依赖美国。至于经济层面,中国是日本汽车和半导体产业最大的金主。   硬要搞脱钩、搞对抗,无异于自断经脉。连前首相野田佳彦和鸠山由纪夫都看不下去,公开站出来泼冷水。   高市早苗心里其实有数,她这么做,无非是想收割右翼选票,向华盛顿纳投名状,为自己的政治前途铺路。拿国家国运当赌注,这吃相未免太难看。   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错位,普通日籍华人想回国,是看重了中国的发展红利和生活便利,是基于真金白银的现实考量。而高市早苗们却沉溺在冷战思维里,喊着空洞的口号搞对抗。   前者想方设法要“融”,后者竭尽全力要“断”。   可无论是想回来的华人,还是想搞事的政客,最终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对于那些徘徊在国门外的日籍华人来说,想要重新获得接纳,光靠情怀是不够的,国家欢迎的是有真才实学的建设者,而不是见风使舵的投机客。   而对于高市早苗们,教训可能会来得更猛烈。今天的中国手里握着的牌,无论是外交、军事还是经济,分量都足够重。   在错误的时间,挑衅一个不该招惹的对手,这不仅是政治短视,更是对国家未来的不负责任。 信息来源:《高市早苗挑衅言行遭多重反噬》,中国青年报,2025年11月26日。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青春一旦典当永不再赎

青春一旦典当永不再赎

3
2025-11-26 10:59

让那些汉奸去见鬼吧

世墨墨

世墨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