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打了这么久,你猜最大的赢家是谁? 不是美国,更不是俄罗斯。 是一个忍了快80年,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的国家。 德国。 这个观点像把手术刀,划开了俄乌战争的另一层真相。但咱们得掰开看看,德国这份"赢家大礼包"里到底装着什么馅料。 表面看德国确实赚麻了。军费轻松突破GDP的2%,憋了几十年的军工复合体终于能光明正大造武器。莱茵金属的股价翻着跟头涨,豹式坦克生产线重新冒烟。可这份战争财背后,是德国彻底告别"军事侏儒"的身份——往后波兰捷克这些邻国看柏林的眼神,怕是要多几分警惕。 能源转型玩得更绝。断了大半俄罗斯天然气,反倒让德国成了欧洲液化天然气枢纽。朔尔茨跑中东谈能源合作时,腰杆比默克尔时期硬气得多。但北溪管道爆破的悬案,像根刺扎在德俄关系里——这种靠别人流血换来的能源独立,总带着点儿血腥味。 最精妙的是战略棋步。借着俄乌冲突,德国把"欧洲联军"的旧账翻出来重提。等法国反应过来,柏林已经拉着东欧国家搞起了新防务体系。马克龙嘴上说着"战略自主",转头发现德国人已经给新欧盟军总部选好了地址。 但要说德国是最大赢家,可能高兴得太早。难民潮冲击社会福利体系,通货膨胀逼得中小企业倒闭,这些内部创伤比表面风光更致命。就像中了彩票的暴发户,数钱时没注意到房子地基正在开裂。 美国其实在偷着乐。德国军力强了不错,可F-35战机还得买美国的,军事情报照样共享给五角大楼。这哪是松绑,分明是把狗链换成了GPS项圈。默克尔时期还能和普京通电话谈天然气,现在柏林对华盛顿的依赖反而更深了。 东欧国家的心情更复杂。一边需要德国坦克保护,一边又怕重回"欧洲病夫"时代的阴影。波兰边欢迎豹式坦克进驻,边偷偷从韩国买军火,这种两头下注的做派,说明没人真把德国当傻白甜。 德国的真正挑战在战后。等乌克兰停火,重建蛋糕怎么分?要填的窟窿比赚的利润多得多。更别说绿色转型的账单还没付——关掉的核电站、报废的煤电厂,这些旧债都会找上门。 其实最魔幻的是历史轮回。二战结束80年后,德国竟靠着另一场欧洲战争重新武装。柏林墙倒塌时欢呼"和平红利"的那代人,现在看着主战坦克开过勃兰登堡门,不知作何感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俄乌冲突 俄乌局势 乌俄冲突 俄乌之战 俄乌大战的启示 欧洲俄乌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