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爆棚东”惹上官司了!它作为中国地级城市火车站的天花板,以13台28线位列京沪高铁七大枢纽站之一。它也是全国特级高铁站,其日均经过列车500余辆,直通全国26省161座城市!直达城市数量,位居北京,济南,上海之后,排名全国第四!这就是徐州高铁东站,以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却要承担着日均发送旅客8万余人的重任,所以被网友取名“爆棚东”! 一位提着行李箱的旅客在地下通道来回折返,手机导航显示“已到达东候车室”,抬头却看见“西候车室由此进”的指示牌——这是徐州东站换乘旅客的日常。 这场官司的原告是一名律师,诉讼请求很简单:改进“便捷换乘”,赔偿20元损失。 为何日均8万旅客要为一个廊桥绕路半小时?东西候车室之间明明有廊桥相连,却被闸机和“禁止通行”的标识拦住,走错方向就得绕行室外地下通道,全程至少半小时。 这座4.5万平方米的车站,其实是“拼接”而成的——最初济南铁路局规划时只批了1.5万平方米的西站房,后来划归上海铁路局,才加建3万平方米东站房,两次建设标准不一,廊桥成了“两不管”地带。 连地铁也跟着“遭殃”,1号线与6号线站台间没有直达通道,旅客出了高铁还要二次安检,拖着行李爬楼梯找换乘口。 有人觉得20元赔偿小题大做,但律师认为,这不是钱的事,是8万旅客每天被消耗的时间成本——按每人半小时算,一天就是4万小时,相当于5000个工作日。 其实改造方案并不复杂,像南京南站那样拆掉闸机、加宽廊桥即可,但徐州东站坦言“说了不算”,需要上级部门审批。 这场诉讼反而可能成为突破口——如果法院判决车站改进,就能为改扩建申请提供法律依据,让“技术问题”变成“必须解决的责任问题”。 短期看是一场小官司,长期或许标志着基础设施从“规模优先”转向“体验优先”的开始。 从“爆棚”的流量到“被诉”的焦点,徐州东站的这场风波,或许正在为千万旅客铺就一条更顺畅的换乘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