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等中国,其实不光日本在等,朝鲜、韩国还有俄罗斯和美国也在等中国,甚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身上,因为中国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日本经济和亚洲局势。 日本最近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023年7月,美国一撺掇,日本就跟着对23类半导体设备搞出口管制,还专门给中国“开小灶”,别的国家出口走“快速通道”,中国得走“个案审批”,摆明了想卡中国芯片产业的脖子。 日本心里盘算得挺好:中国造芯片缺设备,我卡住设备,你就得求我,我还能趁机抬价,保住自己那点半导体产业的老本。 可现实呢?中国反手就是一张“稀土牌”,2025年2月,中国宣布扩大稀土出口管制,新增五个关键稀土元素,还对半导体用户额外审查,这一招直接打在日本的“七寸”上。 日本造芯片用的光刻胶、硅晶圆,造AESA雷达用的稀土材料,全得靠中国供应,日本企业急得直跳脚:东京电子对华销售额占比从42%暴跌到30%,爱德万测试也掉了8个百分点。 日本政府更是慌了神,警告说,再这么下去,本土半导体产业要瘫痪,军工产品都得延误!现在日本只能眼巴巴等中国松口,或者找其他替代渠道,可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在中国,日本根本没牌可打,只能干着急。 并非只有日本在“等中国”,朝鲜也是这样,中国身为朝鲜最大贸易伙伴与安全后盾,中朝关系的稳固与否,直接影响朝鲜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朝鲜现在想搞点经济建设,可又怕被西方制裁,中国的态度和政策,就是朝鲜的“定心丸”。 韩国也在等,中国是韩国半导体、汽车的最大市场,2025年,韩国对华出口占比仍超20%,中国对稀土、芯片政策的调整,直接决定韩国企业的生死。 比如,中国如果收紧稀土出口,韩国半导体制造就得停摆,中国如果芯片自给率提高,韩国芯片出口就得大幅下滑,韩国现在就像走钢丝,一边得跟着美国搞“芯片联盟”,一边又怕得罪中国,丢了最大的市场。 俄罗斯也在等,中俄“无上限”合作是俄罗斯对抗西方制裁的底气,中国在能源、科技领域的决策,关乎俄罗斯能否稳住经济基本盘。 比如,中国如果加大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俄罗斯就能多赚外汇,中国如果和俄罗斯在科技领域合作,俄罗斯就能突破西方的技术封锁,俄罗斯现在把中国当“救命稻草”,中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俄罗斯的神经。 美国更在等,美国一边拉拢盟友围堵中国,一边又怕中国“掀桌子”,2025年,美国财长耶伦公开喊话“希望中国保持经济稳定,”为啥? 因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一旦其对外汇储备或贸易政策作出调整,将在全球金融市场激起千层浪,引发强烈震荡。 比如,中国如果抛售美债,美元就会贬值,美国经济就得遭殃;中国如果减少进口美国商品,美国农民和企业就得哭爹喊娘,美国现在就像个“纸老虎”,表面强硬,心里其实虚得很。 2025年,中国半导体产能增长20%,自给率逼近70%,这意味着全球芯片供应链要重新洗牌,以前芯片制造主要靠美国、韩国、日本,现在中国也能造了,而且越造越好,其他国家的企业就得重新找市场、调策略。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一收紧,日本半导体、欧洲军工、美国新能源产业全得跟着调整,比如,日本半导体制造缺稀土,就得减产;欧洲造AESA雷达缺稀土,就得推迟交付;美国造新能源汽车电池缺稀土,就得涨价。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增加,东南亚、中东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就会迎来新机遇,修铁路、建工厂、搞贸易,这些都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更关键的是,中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24年货物贸易总额占全球12%,中国经济一波动,全球贸易、投资、就业都得跟着晃。 现在总有人说中国在“下大棋”,其实中国更像“定盘星”,不是主动去操控别人,而是自身稳定就能影响全局。 日本等中国松口,是因为它自己把路走窄了,非要跟着美国搞封锁,结果把自己卡住了;朝韩俄美等中国选择,是因为它们知道中国的发展方向关乎自身利益,中国稳,它们才能稳。 但中国从来不想当“霸主”,我们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比如稀土管制,不是为了卡别人脖子,而是为了保护资源、推动产业升级,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中国不能一直当“稀土卖矿人”,得搞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芯片自主化,不是为了孤立自己,而是为了不被别人“卡脖子”,以前中国芯片缺设备、缺技术,被人卡得死死的,现在自己搞研发,就能掌握主动权。 未来中国肯定会继续扩大开放,深化合作,比如,和“一带一路”国家搞更多合作项目,让更多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 和欧美国家搞科技交流,共同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封闭只会落后,开放才能共赢,那些等着看中国“犯错”的国家,最后只会发现,中国走得稳,世界才更稳,中国发展好,全球才能跟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