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国际文传电讯社消息——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表示,在解决乌

灵敏的小招财 2025-11-28 01:50:03

11月26日,国际文传电讯社消息——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表示,在解决乌克兰局势的过程中,绝无可能谈及“放弃”俄罗斯的立场,包括与特别军事行动相关的立场。 这句话等于把底线摆在桌面上:俄方不会在核心问题上让步。另一边,所谓“和平计划”绕过正式渠道送到莫斯科,说明还处在试探阶段,谁也不愿过早把姿态定死。阿布扎比没谈成细节,不是意外,更像各方在测温。 最近的看点是维特科夫要来。时间没敲定,名单也在变动,连库什纳会不会同行都不确定。能否见到普京是第一道坎。真见到了,代表美方愿意把谈判升格;见不到,也可能只是摸底,看看俄方愿意在哪些点松口。 计划里最刺眼的,就是领土怎么处理。有人觉得,战线持续移动,拖下去丢的可能更多,不如早谈。问题是,停止军事行动对哪一方是让步?对俄方而言,更像把既有控制区锁定。对乌方而言,这叫冻结,而不是解决。冻结意味着难民回不来,基础设施修不完,重建资金难落地。 欧洲的角色也不能忽视。安全保障不是一句口号,谁掏钱,谁派人,谁背书,这些都得写进条款。如果美国把担子往欧洲那边推,欧洲要不要接,怎么接,内部也有分歧。政治周期在走,财政压力在涨,越到年底,各国立场越复杂。 我问了在哈尔科夫做物流的朋友,他最担心的不是谈不谈,而是谈了以后炮声还在,路没法开,货运保险买不到。这是普通人的现实。对他们来说,“停”与“不停”不是宏大叙事,是明天能不能上班。 从谈判术来先释放访俄消息,再放出部分设想,是在给对方选项,同时也在给国内受众交代。但真正能写进文本的,只有五件事:边界、安保、制裁、赔偿、监督机制。任何一项都不是一周能搞定的。维特科夫来的意义,可能只是把话题从媒体层面搬到桌面,看看有没有共识的雏形。 悬念在这:俄方把底线摆明,美方说不设最后期限,乌方压力在战场,欧洲压力在财政。谁先承担政治成本,谁就可能被说成“妥协”。但如果没人愿意承担,这场局面就会继续消耗。 我的看法很简单:短期内不会有“完美方案”,最多是框架协议加一堆保留。比起追求一锤定音,更现实的是把风险降到可管理,把补偿和监督做细。你更担心的是冻结拖长,还是快速定案留下隐患?谁会先迈出那一步,这一周的莫斯科会给出一点答案。

0 阅读:0
灵敏的小招财

灵敏的小招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