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说重庆人不是四川人,一些重庆人也对这个特别敏感,如果别人把他们说成四川人,他们就会炸毛。其实真没必要,因为重庆和四川一直密不可分,严格来说,真正纯正血统的重庆人极少。因为重庆作为移民城市,从古到今移民占绝大多数,三代以上都是土生土长在重庆主城区范围内的土著
数量非常少,在网上吵得凶反而不是。
重庆地处川东盆地,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四川的一部分。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巴国和蜀国是两个部落国家,历史上重庆也有三次直辖,但重庆的四川元素一直存在,直到今天。
比如重庆本地唱的戏曲是川剧,没有渝剧;重庆本地菜也属于川菜的分支:下河帮。重庆长江三峡地区以前拉纤纤夫喊的号子也叫川江号子,不叫渝江号子。还有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省水产校,都是四川开头。其他国企老厂,就更不用说。比如北碚的川仪厂,长寿的川染厂,川维厂。
川维厂不在长寿城区,反而挨着渝北洛碛,在长寿老火车站附近的长江江边山坡上。以前这里就是农村,叫石盘村。1970年代初,当时国家在混乱中开始恢复生产,上面发现解放二十多年了,老百姓居然还是缺衣少穿,棉花产量不够。怎么办?只能用化学纤维搞人造棉。生产化纤还需要石油,但石油在1965年就已经自给自足了,有剩余的拿来生产化纤原料。于是当时就从发达国家引进了四套大化纤项目,成立四大化纤厂:上海石化总厂,辽阳石化总厂,天津石化厂和四川维尼纶厂。工厂于1974年动工,1979年投料试生产,1983年竣工验收投产。同年整体进入中国石化。川维厂和其他三个化纤厂不同,是用天然气生产各种化纤原料和人造棉花,是中石化唯一的天然气化工企业。1983年,中国取消布票,人民“衣被甚少”的千年难题得到彻底解决。
目前川维厂正常在生产,长江边的山坡上可以看到不少大烟囱,还在冒着浓浓的白烟。当然长寿不止这一个化工厂,还有长化厂,川染厂,安定造纸厂,重棉七厂,重钢等还在正常运作的和已垮掉的工厂,污染确实有,不过城里还好,只是感觉川维厂这里污染相对要大些。
川维厂基本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医院,子弟校,大型体育场,影剧院,家属区等一应俱全,毕竟是大型国企。但目前好像萧条了一些,子弟校也取消了,上学要去晏家街道,交通车倒是一直有,到红旗河沟和长寿城区的都不少。房价更是便宜得惊人,三万五一套五十平米的宿舍,几百块一平米,到红旗河沟大巴车程一个小半时。你愿意买不?

















河笙
重庆直辖前,我们写信的时候落地址都要写四川省重庆市XX区XX乡,自来认为川渝是一家人,直辖后四川成了外省了还不习惯,本来重庆成都永川广安邻水达州等等各市各区感觉都是属于四川省的,语言风俗饮食习惯都一样没有多大差别,到四川省的别的市区就和到亲戚家一样的很有亲切感,直辖后只是行政级别不一样了,还是和以前山水相连风俗习惯饮食习惯都一样,没必要为了称呼吵架
污居球球
因为行政划分肯定是重庆人,但文化上都是巴蜀文化,生活中不较真就行,都是老乡
恰似流年小倩倩
四川盆地都是四川人,印度洋都是印度人,不允许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