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个老人刚在凳子上歇了两分钟,116路公交车就来了,谁也没想到,老人拄着拐杖刚把背篓往肩上挪,车没等他站稳就“嗖”地开走了,旁边的红衣大娘挥着手喊破了嗓子,司机连头都没回。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根据大河报9月22日的报道,重庆万盛区一名拄着拐杖、背着背篓的老人等公交车时,驾驶员没等老人上车就开了车,引发关注。 9月17日的清晨,一辆116路公交车缓缓驶入万盛区的公交站,站牌旁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坐在一张凳子上,背后靠着一个鼓鼓的背篓,看起来是刚买完菜。 老人年纪大了,背有些驼,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动作也不再灵活。 就在这时,公交车到站了车门开了,司机停了几秒钟。 按理说,老人需要几秒钟时间整理一下背篓、站起来准备上车,毕竟他不是年轻人,行动上稍显迟缓。 可是几秒钟后,老人还没站稳,公交车就开始启动了,这一幕让周围的几位路人心头一紧。 尤其是站在旁边的一位大娘,急得跳脚大喊:“等哈儿!等哈儿!”她拼命挥手,但司机仿佛听不见,车窗里也没有一丝回应。 公交车就这么不理会,扬长而去,站在车站边,老人眼神茫然,看着车尾渐行渐远,背影里透着一丝无奈与孤独。 其实那个背篓可能并不重,但对于这位老人来说,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视频的发布者,刚好是附近店铺的老板,他原本正在店里,听见老人喊“等一下”,准备帮忙。 没想到跑出来时,看到的只有那辆车远去的背影。 事情曝光后,交通运输局终于做出回应,承认公交司机的行为“不妥”,并表示会进行处罚。 9月22日,万盛经开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回应称,因性质比较恶劣,相关情况已转给执法支队进行处置。 后续结果是司机被解雇了,公交公司也受到了行政处罚,看似简单的一个决定,背后却牵涉了许多社会议题:公共服务、老年人权益、公交司机的责任心。 不过说实话,很多人看到这件事时心里都有一股气,因为老人的动作缓慢本是常态,谁能理解他等这辆车时可能已经等了好久? 从视频来看,司机停了几秒钟,并没有等到老人的准备工作完成,便开始离开了。 那几秒钟,也许对司机来说是毫不起眼的,但对老人来说,却可能是无比珍贵的时间。 别人可能不会理解一个急着去看病的老人,或者一个去集市卖菜的老人的焦虑,而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有人认为,司机被开除是“过重的处罚”,毕竟每个人都有可能疏忽一时,然而,这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疏忽问题。 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是一个关于职业责任和社会温度的问题。 公交司机不仅仅是一个方向盘的操作员,更是一位服务人员,他的工作不仅仅是确保车能按时到达目的地,还包括保证每一位乘客安全上车,尤其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 许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公交车的“准时”有时候也许是对我们服务的真正伤害,现在公交公司对司机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多司机为了赶时间,不得不压缩停车时间,甚至在乘客上车时匆忙发车。 这个过程看似为了提高效率,实际上却让许多需要帮助的乘客成了牺牲品,我们并非不理解公交公司对于准时率的要求,但如果这变成了唯一的标准,那么对于一些特殊群体的照顾就显得尤为缺乏。 甚至在一些老一辈的司机口中,便会透露出一些无奈:公司总是讲规章制度,讲节油、省时、保准点,却很少提到如何关照老弱病残。 这些司机本来愿意多等一会儿,毕竟从他们的经验中能看出老年人上车的慢,但他们也明白,一分钟的迟到可能会影响自己绩效的考核,甚至被处罚。 于是很多司机选择了无视老人的困难,匆匆启车。 当然,公交公司也不是没有责任,无论是司机的培训,还是公司管理的细节,都应该更加人性化。 毕竟,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等与不等”之争,更是社会对公共服务体系的一次深刻反思。 公交公司可以通过加强司机培训,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教会他们如何应对不同的乘客,而不是只关注到站的时间。 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实际上却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我们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是否已经忽略了温暖与人情的存在? 公交车的司机或许没有恶意,他的行为也许只是一次简单的疏忽,但背后暴露出的是整个社会在某些方面对细节的忽视。 面对一个需要帮助的老人,能否停下那几秒钟,或许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该有的温度。 希望未来的公交司机能多一些耐心,而公司也能更多地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给予乘客更多的关怀与理解。 这不是上纲上线。试想如果是你家的老人被甩在站台,你还会觉得“批评教育就行”吗?
重庆一个老人刚在凳子上歇了两分钟,116路公交车就来了,谁也没想到,老人拄着拐杖
叁号知识局
2025-09-24 11:08:33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