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后,中国还是一单不下,特朗普收到警告,不能再糊弄下去 说起中美贸易这事儿,总让人觉得像一场拉锯战,谁也不肯先松手。尤其是大豆这块儿,美国农民本来指着它发家致富,结果一闹起来,就成了最先挨刀的。2025年这波谈判,本以为能喘口气,谁知道谈完事儿,中国那边订单还是纹丝不动。特朗普那边呢,收到美国大豆协会的直球警告,说再这么下去,农民的饭碗真要砸了。这不是头一回了,搁2019年那会儿,也差不多这路数,美国豆农的日子就不好过。现在重演旧戏码,问题出在哪儿? 特朗普上台后,就把贸易逆差当成心头大患,尤其是对华贸易。他觉得中国买美国东西太少,自己卖出去的却堆成山,非得用关税墙堵一堵。2018年就开始动手,先是对钢铝加税,中国立马回击,农产品首当其冲,大豆关税直接拉到25%。美国大豆出口当时占全球一半多,中国又是头号买家,一下子订单没了影儿。农民们眼巴巴看着仓库堆满豆子,价格直往下砸,芝加哥期货市场那叫一个惨。政府当时扔了上百亿补贴,才勉强稳住阵脚。可补贴不是长久之计,农民借的贷还得还,设备还得换,新种子还得买。结果呢?2019年谈判时,中国暂停了美国大豆进口,转头找巴西和阿根廷下单。巴西那时候出口量蹭蹭上涨,从2018年的5000万吨左右,跳到2020年的8000万吨多。中国呢,进口来源多元化了,不再把鸡蛋全搁一个篮子。 快进到2025年,特朗普二进宫,旧病复发。年初就签了那份“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对中国商品加征60%关税,农产品也没放过。4月份,中国直接追加145%的反制关税,美国大豆又中枪。谈判启动,四轮面对面,两次电话,特朗普团队咬牙让步,砍掉91%的加征关税,暂停24%的对等税,只留10%的基准税率。听起来挺大方,可中国那边不买账。为什么?因为这10%不是小数目,还得看落实。谈判桌上说说容易,落地时总有猫腻。结果呢,协议签了,握手了,合影了,等来的还是沉默。中国采购队没动静,一单都没下。巴西和阿根廷的港口忙活起来了,中国签了长期合同,巴西2025年对华大豆出口预计破2.5亿蒲式耳,阿根廷的未加工豆也冲到880万吨以上。美国的豆农呢?仓库满了,港口闲着,价格跌破2020年低点。 这时候,美国大豆协会坐不住了。8月19日,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德写信给特朗普,直白得很:“美国大豆农民正站在贸易和财务的悬崖边。”信里列了数据,种子化肥设备成本涨了多少,大豆卖不出去赔多少。54%的农民明确说,不支持再拿关税当谈判工具。这数字不是随便编的,是协会调研出来的。拉格兰德这人,干这行二十多年,亲眼见过2019年的惨状。那年贸易战高峰,美国大豆对华出口从3000万吨掉到几乎零,农民破产潮来了好几波。政府补贴120亿,可光补贴不解决根子问题。信里还点明,特朗普上次留下的疤还没好,现在又来,农民扛不住。农业带从伊利诺伊到艾奥瓦,本来是特朗普铁杆票仓,现在裂痕出来了。农民不是傻子,他们要订单要收入,不是空头支票。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以为谈判一缓和,大选前稳住农业州就行。可现实不配合。中国这边的战略变了,不再急吼吼买美国货。供应链早多元化了,从南美到东南亚,再到中东非洲,采购渠道四通八达。2019年后,中国大豆进口结构就变了,美国份额从60%降到20%不到。巴西成了主力,阿根廷次之。现在2025年,这趋势更明显。中国不是没选择,而是选择不选你。谈判结束,白宫发言人面对记者问大豆出口恢复没,支支吾吾没正面答。这信号太清楚了,特朗普的“交易艺术”这次卡壳了。 农民的日子真不好过。2025年大豆收成是近十年最丰,农业部数据说产量创纪录。可丰收没喜庆,仓库堆成山,豆子开始变质。拖拉机停了,化肥厂减产,种子公司关门。整个中西部经济链条抖三抖。CNN报道说,农民警告如果不卖出去,今年秋收就成灾难。纽约时报也发社论,9月22日那篇直指特朗普政府该重估对华策略,不然国内经济和国际信誉双输。农民不是要抱怨,是要实打实的出路。2019年那会儿,他们自己组团去中国推销,可关税一堵,推销也没用。现在呢?他们又开始琢磨自救,可贸易战这把火,烧的不是中国,是自家后院。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窝火。美国农民投特朗普票,本指望他护航,结果关税一加,市场丢了。特朗普呢,坚持“美国优先”,可优先到头来,优先伤了自己人。中国这边,态度稳当,用市场说话。你加关税,我转订单;你让步,我看诚意。这不是强硬,是理性。国际贸易本该互利共赢,可一味用关税当锤子,砸的往往是玻璃脚。巴西阿根廷乐坏了,出口增长率翻倍,中国供应链更稳。美国的教训呢?补贴能救一时,救不了一世。农民的担忧不是数字,是饭碗。仓库里的豆子不会骗人,价格曲线也不会。
中美谈判后,中国还是一单不下,特朗普收到警告,不能再糊弄下去 说起中美贸易这事儿
纸短情长啊
2025-09-27 02:00:45
0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