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防汛“三管、三应、三落实”

紫寒聊职场 2025-09-27 08:31:45
一、聚焦“三管”,筑牢防汛责任根基 一是管好重点区域。建立重点区域动态管理台账,明确责任人,定期开展巡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管住关键环节。完善防汛预案,储备充足的防汛物资,密切关注雨情、水情、险情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三是管严人员责任。明确各级各部门在防汛工作中的职责,将责任细化到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落实“三应”,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一是应转尽转。出现可能危及群众生命安全的险情时,要坚决果断地组织转移避险,明确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和责任人。二是应救尽救。一旦发生险情,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和物资设备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三是应停尽停。及时对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采取停工、停产、停业、停课等措施,同时加强对停工停产企业的安全监管,防止企业因擅自复工复产引发安全事故。 三、推进“三落实”,夯实防汛工作保障 一是落实物资储备。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防汛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建立物资储备台账,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二是落实队伍建设。加强防汛抢险救援队伍建设,组建反应迅速、技术过硬、装备精良的防汛抢险救援队伍,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三是落实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群众普及防汛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引导群众在遇到洪涝灾害时能够正确应对,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防汛工作的良好氛围。

0 阅读:0
紫寒聊职场

紫寒聊职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