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句话直接炸了锅!他表示俄罗

高干评世界 2025-09-27 12:37:55

当地时间 9 月 24 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句话直接炸了锅!他表示俄罗斯已经向中国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合同。 这份 “史无前例” 的合同,正是中俄蒙三方谈了 12 年的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天然气管道协议。 9 月 25 号,俄气集团官网公布了协议核心条款:每年向中国输送 500 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期 30 年,2029 年正式通气,项目总投资 136 亿美元。 消息一出,国际能源署当天就调整了亚太天然气供需预测,将 2030 年中国管道气进口占比从 38% 上调至 45%,而欧洲市场的份额预期则下降了 6 个百分点。 价格谈拢是协议落地的关键,这背后是近五年市场力量的此消彼长。 2020 年之前,俄罗斯对中国的报价一直卡在每千立方米 250 美元以上,当时欧洲是俄气最大市场,2019 年对欧输气量达 1920 亿立方米,占俄出口总量的 72%,根本不愁销路。 但 2022 年西方制裁后,俄对欧输气骤降至 780 亿立方米,2024 年更是只剩 544.5 亿立方米,东方市场成了必选项。 今年 6 月,中俄终于敲定浮动定价机制:以阿姆斯特丹天然气期货价为基准,每季度调整一次,同时绑定中俄货币结算,人民币与卢布占比各 50%。 按当前市场价计算,中国每年采购成本约 270 亿美元,比从卡塔尔进口 LNG 节省近 30 亿美元,俄气 CEO 亚历山大・久科夫在签约仪式上直言 “这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价”。 路线选择的博弈比价格更曲折,蒙古国的态度转变是最后一块拼图。 2018 年项目初定路线时,俄罗斯就倾向过境蒙古 —— 这条 2600 公里的线路能直抵中国东北,比过境哈萨克斯坦的方案缩短 1100 公里,每年可节省运输成本 12 亿美元。 但蒙古国当时提出了苛刻条件:要收取每吨公里 0.8 美元的过境费,还要求引入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参与建设,试图在中俄与美西方之间找平衡。 2023 年,哈萨克斯坦主动向中国提出替代路线,承诺利用现有管道扩容,蒙古国这才慌了神。 今年 3 月,蒙古总理访华时明确表态:放弃引入第三方企业,过境费降至每吨公里 0.5 美元,同时承诺承担管道在蒙境内的安保责任,每年还能稳拿 11 亿美元过境收入,这才让路线争议彻底落幕。 现在再看三方的实际收益,就能明白这份协议为何被称作 “重构欧亚能源格局”。 对俄罗斯来说,500 亿立方米的年供应量刚好补上对欧出口的缺口,加上已有的 “西伯利亚力量 1 号” 每年 380 亿立方米的输气量,2029 年后对华供气总量将突破 880 亿立方米,占俄天然气出口总量的 42%,彻底摆脱对欧洲市场的依赖。 俄财政部 9 月 26 号发布的预算调整方案显示,2030 年能源出口收入中,来自亚洲的占比将从现在的 28% 提升至 55%。 中国的能源安全保障也因此加码。目前中国天然气进口中,LNG 占比达 52%,主要依赖中东和澳大利亚,运输周期长且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大。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投产后,管道气进口量将突破 1300 亿立方米,占进口总量的 45%,而且能直供东北、华北等天然气化程度低的地区 —— 这些区域目前 LNG 接收站容量不足,冬季供气经常紧张,2023 年就曾出现工业用气限供情况。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条管道将与西部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形成 “东西双线” 格局,大幅降低单一气源依赖风险。 蒙古国则成了直接受益者。 除了每年 11 亿美元过境费,管道建设期间还能创造 2.3 万个就业岗位,蒙古国交通部门已同步规划了 3 条配套公路,连接管道沿线的气站与主要城市。 更关键的是,协议中明确提到同步推进中蒙俄铁路建设,这条铁路预计 2032 年通车,届时蒙古国矿产出口到中国的运输成本将降低 40%,三国贸易额每年有望增加 180 亿美元,对 GDP 仅 150 亿美元的蒙古国来说,这无疑是经济发展的 “快车道”。 9 月 27 号,国际油价受此消息影响微跌 0.3%,而欧洲天然气期货价则上涨 2.1%—— 市场用价格投票,印证了这份协议的分量。它不是简单的能源买卖,而是三方基于现实利益的战略绑定: 俄罗斯有资源,中国有市场和资金,蒙古国提供关键通道,三者形成的稳定三角,正在让欧亚能源重心逐步从欧洲转向亚太。 当佩斯科夫说 “这是史无前例的合同” 时,他真正想表达的是,旧的能源游戏规则正在改变,而中俄蒙已经抓住了新的机会。 信源:特朗普对俄“态度突变”后,俄美外长在纽约会晤——千龙网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