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金正恩刚从北京回去不到一个月,朝鲜外相崔善姬的访华消息就火速登场。这趟行程,是不是在向中国释放某种“对等”信号?俄罗斯那边刚刚互动完,中国这边也得“安排上”?这节奏怎么看都不像单纯寒暄,更像一次精心设计过的战略动作。 过去的朝鲜外交,常常是一条线走到黑,要么死盯着美国,要么牢牢攀着中国。但最近这几个月,步子明显变了花样。 九月初金正恩在北京阅兵式高调露脸,没多久崔善姬又火速飞到北京,紧接着朝俄之间也不断擦出火花,这一连串动作拼在一起,怎么看都不像零散举动,而更像是一盘组合拳。 要真正读懂这波操作,还得从朝鲜最近的政治宣示说起,最高人民会议上,金正恩罕见地抛出重磅:南北已不再是一体,所谓统一梦彻底压箱底。 过去几十年,统一几乎是政权宣传的底色,如今突然转向,对外释放的信号绝对不简单,既然立场都这么硬拐弯,那第一个要交代的对象必然是最关键的邻居中国。 崔善姬这次来访,看似礼节性拜会,实际上更像是带话本:把平壤的最新态度原封不动传到北京,让中方心里有数。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角色也越来越重,崔善姬去年就去过莫斯科,今年夏天又和俄方举行过战略对话,近期两国在军事、经济乃至粮食能源方面都有互动。 可朝鲜也清楚,光抱住俄罗斯会让外界以为它“倒向一边”,所以在平壤的逻辑里,对俄要热络,对中也要保持热度。 一边加深合作,一边向北京展示诚意,既防止外界贴上单边依赖的标签,也能凸显自己多线谋局的姿态。 这样的节奏,也解释了为什么中朝关系在近两年一下子提速,疫情期间几乎零交流,如今却进入“常来常往”的阶段。 从金正恩公开出现在北京阅兵场,到崔善姬花整整四天在北京穿梭,这个密度放在外交场合就是象征,朝鲜把中方看得越来越重要。 但别忘了,半岛局势也给平壤加了不少火力,美韩联合军演一波接一波,规模比往年还要大。 朝鲜一边射导弹示威,一边继续强调核武计划,这时就需要北京在舆论和安理会上扮演缓冲角色。 崔善姬在北京,很可能会解释他们的逻辑,美军如果不走,军演如果不停,那朝鲜就没有放慢武器研发的理由。 除了安全账本,经济小账也摆在桌面上,制裁让朝鲜发展捉襟见肘,但一些内部市场逐渐被放开,边境小额贸易也开始冒头。 丹东、新义州这些口岸最近都动了起来,很可能就是双方合作的试水。 虽然大框架不可能突破国际制裁,但一些灰色空间的合作完全有操作余地,不仅能解燃眉之急,也能稳住彼此关系的温度。 说到底,要把这些复杂议题推下去,得靠高层一次又一次的沟通和试探,崔善姬的位置,正好就是金正恩外交算盘的执行者。 所以,崔善姬的这趟北京之行,绝对不是例行外交秀场,而是平壤新一轮战略调整里的关键拼块。 它既是对金正恩亲自到访北京的延续,也是在俄朝走得火热时的一次“平衡动作”。对中国而言,这是一次既要保持稳健,又要增加弹性的考验。 【参考信息:金正恩:朝韩决不会合并,朝鲜绝对不会放弃核武器!中方回应→——鲁中晨报2025-09-22 16:03 朝鲜外相崔善姬将访华——新华社2025-09-25 15:30】
金正恩返朝不足一月,再做重大决定,俄罗斯有的待遇,中国也得有金正恩从中国回去
【52评论】【16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