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在离开台积电时,董事长当面警告他:“你要是敢去大陆,这些年在台积电的股票就都别想要了!”可张汝京却毫不犹豫:“不要就不要!”在他心里,家国情怀比金钱和职位更值钱,也正是这份信念,支撑他放下一切,毅然回到大陆。 其实这个决定对当时的他来说,不仅仅是事业转弯,而是彻底改写人生。他那时已经在台积电待了多年,职位体面、前途稳固,很多人觉得他稳稳能干到退休。 可他不满足于此,他早在任职期间就提出过“能不能去大陆建厂”的想法,但无人愿意响应。眼看台湾迟迟不敢迈出这一步,而大陆又急需有人来打开局面,他明白是时候由自己来扛下了。 敢于迈出这一步,他绝不是盲目冒险,张汝京在美国德州仪器的多年历练,让他既懂半导体的生产门道,又懂企业管理的细节。 后来回到台湾,不仅亲自参与过新厂创建,在台积电更是一路干到副总裁,他既见识过欧美企业的老道经验,也踩过亚洲市场的实际泥泞。 正是这种积累,让他有底气说服自己:是时候押上全部去拼一次了。 飞机降落上海的那一刻,他和几位工程师带来的,不是一份完美的计划书,而是一份几乎白纸一样的创业蓝图。 厂房要新建,机器要自己买,资金到处都得求人,白天跑工地,晚上画图纸,遇到设备买不来,就跑遍各地想办法,还用过抵押筹钱。 招聘时,他一份份简历亲自过目,生怕招错了人影响产线质量,在资金吃紧、设备受限的年代,他们几乎是靠着死磕精神一步步往前挤。 最初试投片时更是心惊胆战,一个小问题就可能让上千万打水漂,但张汝京选择硬扛,三年时间,产能终于拉起来,中芯国际闯入了全球半导体前列。 那一刻,中国芯片行业第一次看到了希望,但风光背后,麻烦接踵而至,台积电的专利战、台湾方面的各种禁令,每一个进步后面都伴着巨大阻力。 中芯国际能走到国际舞台上,几乎是踩着官司和封锁硬生生杀出来的。 很多人可能在这种重压下退场,但张汝京没有。离开中芯后,他又投身新战场,创办新昇半导体,从零做起拉出了国内第一根大硅棒。 紧接着又在青岛推CIDM新模式,为产业链补空缺,后来,他再次跳进汽车芯片的领域,盯着那些最卡脖子的环节去攻克。 几十年里,他先后参与创立三家芯片公司,每一家都补上了产业链上的短板。 有人说,他是把个人命运绑在产业命运上,因为他明知道这条路绝不好走,但却一次次选择继续前行。 他的坚持,不仅留下了产能和专利,更留下了一股精神力量,有人敢先走第一步,后来的人才有机会走得更稳。 回看张汝京的一生,财富地位都不是他最在意的东西,他真正留下的,是一种“敢于走难路”的骨气。 今天芯片仍是全球竞争的焦点,再翻看他的选择,才更能明白:他不仅是企业家,更是一块奠基石。 或许很多人未必记住他的名字,但国产芯片产业的血脉里,早已浸透了他留下的精神。 【信源:专访“三起三落”的张汝京:以爱国的热心,造最好的“中国芯”!——央视财经】
[微风]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在离开台积电时,董事长当面警告他:“你要是敢
芸霄记史
2025-09-27 15:45:36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