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年,李世民赐弟弟李元昌自尽,李元昌哀求说:“陛下就饶臣弟一命吧!”李世民说:“你唆使太子谋反,可想到有今日?” 太极宫的偏殿里,烛火摇曳,映着李世民冰冷的脸。他看着跪在地上、涕泪横流的五弟,声音里没有一丝温度。这场兄弟反目的悲剧,早在太子李承乾的脚疾越来越重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李元昌是李世民的同母弟,母亲是太穆皇后窦氏。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尤其擅长绘画,李世民登基后,封他为汉王,对他十分信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元昌的野心渐渐暴露出来。他见太子李承乾因脚疾而自卑,又忌惮四弟李泰深得李世民宠爱,便觉得这是一个可乘之机。 李承乾虽然是太子,但性格乖戾,又因脚疾而感到自卑,对李世民的不满日益加深。李元昌看出了李承乾的心思,便经常在他面前挑拨离间,说李泰如何觊觎太子之位,李世民如何偏爱李泰,还说如果李承乾不早做打算,迟早会被李泰取代。 一开始,李承乾还犹豫不决,但在李元昌的不断唆使下,他终于动了谋反的心思。两人秘密联络了吏部尚书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等人,打算在李世民外出打猎时,发动宫变,逼迫李世民退位,拥立李承乾为帝。 可他们的计划还没实施,就被人告发了。告发者是太子的亲信纥干承基,他因为参与了另一起谋反案,为了自保,便把李承乾和李元昌的阴谋全盘托出。 李世民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他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弟弟和儿子,竟然会联手背叛自己。他立刻下令将李承乾、李元昌等人逮捕入狱,严加审讯。 在审讯过程中,李元昌一开始还百般抵赖,但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最终还是招认了所有罪行。李世民看着供词,心里五味杂陈。他想起了小时候和李元昌一起玩耍的场景,想起了父亲李渊在世时,兄弟几人互帮互助的日子。可如今,为了权力,兄弟反目,父子成仇,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心痛。 朝中大臣得知此事后,纷纷上奏,请求李世民将李元昌处死,以正国法。李世民一开始还犹豫不决,他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他不想让兄弟相残的悲剧再次上演。可他也明白,李元昌唆使太子谋反,罪大恶极,如果不加以严惩,将会动摇国本。 就在李世民左右为难的时候,长孙无忌站了出来。他对李世民说:“陛下,汉王罪行滔天,若不处死,恐难服众。而且,太子谋反之事,牵连甚广,如果陛下对汉王手下留情,其他人也会效仿,到时候天下大乱,后果不堪设想。” 李世民听了长孙无忌的话,终于下定了决心。他下令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将侯君集、杜荷等人处死;而对于李元昌,他念及兄弟之情,赐他自尽,保全了他的体面。 当圣旨送到李元昌手中时,他彻底慌了。他没想到李世民真的会杀他,他以为李世民会念及兄弟之情,饶他一命。于是,他拼命地哀求李世民,希望能得到宽恕。可李世民已经铁了心,他对李元昌说:“你当初唆使太子谋反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今天的下场。朕已经给了你体面,你就安心地去吧。” 李元昌见哀求无效,只好绝望地接过了毒酒。他看着眼前的毒酒,想起了自己的一生。他原本可以安享荣华富贵,做一个逍遥自在的王爷,可因为自己的野心,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自尽身亡的下场。他后悔不已,可一切都已经晚了。 李元昌死后,李世民下令按照王爷的规格将他安葬。但他心里始终无法释怀,经常在夜里梦见李元昌和李承乾,梦见他们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场景。这场宫廷政变,让李世民意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人拥有一切,也可以让人失去一切。 从此以后,李世民更加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他希望他们能够和睦相处,不要为了权力而互相残杀。可他没想到,在他死后,他的儿子们还是为了皇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斗,重演了他当年经历过的悲剧。 信息来源及参考:《旧唐书·李元昌传》、《新唐书·李承乾传》、《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643年,李世民赐弟弟李元昌自尽,李元昌哀求说:“陛下就饶臣弟一命吧!”李世民说
古往趣话社
2025-09-27 17:55:36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