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元年间,书生郑驯考中进士,被派去做门下典仪。他家是华阴当地大族,有个庄园。而且,郑驯还有三个兄弟,两个都考中科举,在当地名气不小,县里人都很高看他们。 郑驯有个朋友叫高叔让,在隔壁渭桥衙门当差,两人关系亲近,郑驯常去他那里走动求助。 一天,高叔让还特意为他备了鲜美的生鱼片宴。可就在那天夜里,郑驯突然得了霍乱,一下子就没了气。 当时正是大热天,来不及等他家人赶来,高叔让就赶紧备了棺椁寿衣,把他入殓了。 过了十几天,郑驯的灵柩被送回华阴的庄园。 那会儿县里有个叫李道古的宾客,在虢川游玩了半个月,压根不知道郑驯已经没了。他往回走,到了潼关西永丰仓那条路上,忽然瞧见郑驯从北边过来,车马仆从浩浩荡荡,排场大得很。 李道古笑着打招呼:“才分别十来天,你的行头怎么这么气派啦?” 郑驯脸上喜气洋洋,说:“这多亏了渭桥的老高帮衬。” 随即喊来两个童仆:“鹰儿、鹘子,快给李大郎行礼。” 李道古打趣道:“如今这太平年月,你们读书人还养着鹰和鹘呢?” 郑驯又指着自己骑的马,得意地说:“再瞧瞧我的撒豆骢!” 李道古羡慕地说:“我看了心里直痒痒,这可怎么好?” 两人于是并着马往前走,到了野狐泉。李道古想留他歇脚吃点东西,郑驯甩了甩马鞭指着前方说:“离家就几步路了,还吃啥饭呀?” 又走了一会儿,到了华阴岳庙东边,郑驯勒住马向李道古作揖:“我从这儿抄近路回家啦。” 李道古忙说:“跟我到县里去坐坐呗,别绕路啦。” 没多大工夫,李道古到了县里,问官吏:“县令和各位官爷在哪儿呢?” 官吏回话:“刚去县南慰问郑家了。” 李道古纳闷:“慰问啥呀?” 官吏叹了口气:“郑家三十五郎,就是这个月初去渭桥的时候没了,灵柩昨晚才运回庄园呢。” 李道古一听就笑了:“不可能啊,我刚还和郑驯一起从潼关过来呢!” 他赶紧策马往郑家庄园赶,半道上撞见了县里的好几个人,他们都刚从郑家庄园吊唁回来。 大伙儿勒住马一说这事,李道古吓得魂都快没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挤出话来,心里一个劲儿犯怵,担心自己要遭祸。 再后来,来往的人常常在京城热闹的地方碰见郑驯,车马仆从跟李道古当初见到的一模一样,只是再也不说话了。 本篇故事源于《河东记》,郑驯在阴间那么气派,是因为朋友高叔让准行的奠仪吧。 关注@子虚先生讲故事 ,每天来看新故事#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大推荐#
看电视剧的时候呢,已经习惯了皇子公子公主叫皇帝为父皇。今天才在一本书里发现,唐
【74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