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BBC中文9月27日报道,现在中国品牌汽车,竟然在中东市场,也强势崛起了,仅仅2024年一年,出口量就达到了100万辆! 在迪拜的谢赫扎耶德大道上,黑色的比亚迪海豹和白色的长安SUV穿梭其间,和以往常见的日产途乐、路虎卫士挤在同一车道。 卡塔尔多哈的街头,广汽埃安的全新电动车刚上完牌照,车主正兴致勃勃地研究中控大屏的功能。 这不是偶然的景象,根据BBC中文9月27日的报道,2024年中国品牌汽车对中东出口量达到100万辆。 这个数字比2019年的15万辆翻了6倍,让曾经被日系、欧系车垄断的中东市场,悄然换了模样。 这100万辆的背后,不是突如其来的爆发,而是中国汽车从产品到服务、从出口到扎根的全方位突破。 中东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向来挑剔,既要适应高温沙尘的气候,又看重配置与格调。 中国品牌能站稳脚跟,靠的是对市场的精准拿捏和自身实力的硬支撑。 以色列汽车进口商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在当地进口量达到1.3万辆,超过日系车的1.1万辆和欧系车的8500辆,成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其中比亚迪ATTO3全年卖出10607辆,直接登顶当地最畅销车型榜单。 约旦的变化更惊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当地清关量才72辆,到2023年已经暴涨到33386辆,五年增长超460倍,占了当地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7%。 卡塔尔世界杯期间,888辆宇通纯电动大巴成了交通主力。 这些车专门做了泥沙防护结构,电池用液冷系统控制温度,就算当地白天气温超过40度,续航也不受影响。 现在出口的车型更细致,座椅用吸汗的编织材料,空调制冷功率加大,连埃及的不平整路面都考虑到了,专门调校了减震器。 光有好产品不够,中国车企正在把“根”扎在中东。 蔚来和当地的CYVN集团合作,要在阿布扎比建研发中心,还打算联合开发适合中东的新车,第四季度就要在阿联酋开门营业。 广汽埃安在多哈开完发布会,紧接着就宣布要把昊铂系列多款车型都投放到中东市场。 比亚迪更早就动手,2024年7月和土耳其签约,计划投资10亿美元建年产15万辆的工厂,虽然目前还在推进中,但已经显示出深耕的决心。 这些动作换来了市场信任。迪拜媒体监测公司CARMA的调查显示,79%的沙特受访者对中国汽车有正面观感。 阿联酋和沙特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度都超过70%,是美国消费者的两倍还多。 网上甚至形成了专门的支持者群体,卡塔尔的网红拉加德就拍过视频回怼质疑者,就因为是中国车你不喜欢?那先拿出你的劳斯莱斯看看。 不过快速增长中也藏着烦恼,巴林的贾法尔曾经为了等一个轴承,足足等了五个月。 还有车主抱怨零件难找又贵,修过一次就再也不想买中国车了。 在沙漠地区,消费者还会担心:“这种车能经得起沙漠考验吗?会不会半路坏掉?” 而且有些本地工厂还只是简单组装,核心零件还得从中国运过来,没能真正形成本地产业链。 但长远来看,中东市场的潜力藏不住,国际咨询公司预测,到2030年中国品牌在中东和非洲的市场份额会突破三分之一。 中东各国还在推绿色政策,阿联酋给电动车免费注册、免费停车,沙特搞税收减免,都给中国新能源车铺路。 更关键的是,中东卡在亚欧非中间,不少国家产品进欧洲能免关税,这里完全能成为中国汽车辐射全球的跳板。 从2019年的15万辆到2024年的100万辆,中国汽车在中东的崛起,从来不是靠低价冲量的短期行为。 它是产品根据当地需求做的精准适配,是车企从出口到建厂的深度布局,也是消费者从试探到信任的态度转变。 这100万辆的成绩,最终指向的是“中国汽车深耕中东市场:全链路变革与落地”的核心逻辑。 当中国汽车不仅能出现在中东的街头,还能扎根在当地的产业里,融入消费者的生活中,这种崛起才是真正稳固的。 而这背后,正是中国制造业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实力证明。
比亚迪跟上汽集团,论销量其实差不多,但是比亚迪的利润是上汽的2.5倍,还是在半年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