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没有共同富裕,阶层就会固化。” 如果5%的人掌握80%的财富,这些人

康安说历史 2025-09-29 22:44:57

黄奇帆:“没有共同富裕,阶层就会固化。” 如果5%的人掌握80%的财富,这些人再多的钱也花不完,钱只会堆在股市、房市里炒泡沫。 另一边,95%的人想消费却没钱,工厂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最后整个社会陷入“富人囤钱、穷人没钱”的死循环。这种场景,正是他口中“阶层固化”的典型写照。 有数据显示,少数群体掌握着绝大多数社会财富。那些手握巨额财富的群体,日常消费早已触及天花板。再多的名牌包、豪车也填不满他们的需求,这些花不出去的钱,最终只会涌进股市、楼市。它们像脱缰的野马,推着股价、房价一路疯涨,泡沫就这样被越吹越大。 黄奇帆在青岛的演讲里就点过美国的例子,美国当前 GDP 总量约 29 万亿美元,股市市值却飙升至 70 多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 GDP 的 200%。他直接点破其中关键,这明显属于资本市场过度发育,泡沫风险藏都藏不住。 另一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群体却面临完全相反的困境。他们想给孩子买更好的奶粉,想换台新冰箱,想在假期带家人出门转转,但干瘪的钱包让这些愿望都成了奢望。消费市场的活力全靠这部分人支撑,他们没钱消费,市场立刻就冷了下来。 工厂生产的家电、服装卖不动了。企业只能缩减产能,甚至裁员。原本收入就不高的群体,这下连工作都可能保不住,更别提增加消费了。“富人囤钱、穷人没钱” 的死循环,就这样一步步形成。 阶层固化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锁死上升通道。有钱人家的孩子能享受顶尖教育资源,毕业后靠着家庭人脉轻松进入高薪行业。普通家庭的孩子即便拼尽全力,也很难跨越资源差距带来的鸿沟。 这种差距会慢慢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最终消解奋斗的意义。黄奇帆早就看清了这一点,他一直强调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因为这些企业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是普通人增收的重要门路。 浙江的实践正好印证了打破固化的可能性。这个共同富裕示范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出了破局思路。 浙江农创客群体从两年前的 6.2 万人壮大到如今的近 8.4 万人,其中半数以上是 “90 后”“00 后”。他们带着技术和想法回到乡村,把普通农田变成了高产值的 “金土地”。 杭州建德的农创客引进亚热带水果种苗,让土地亩均产出提高近三分之一。金华武义的食用菌企业打造产业园,每年带动上百人就业,给农民增加收入约 350 万元。这些举措让农村的财富不再单向流向城市,而是在本地生根发芽。 区域差距也在政策发力下不断缩小。浙江的 “山区 26 县” 动态调整为 “山区海岛 25 县”,平阳、柯城这些地方通过产业升级成功 “出圈”。 温州洞头区的学校和杭州名校签了合作办学协议,海岛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嘉兴更是把 “城乡融合” 做到了极致,这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 21 年全省第一,84% 的村社 15 分钟内就能找到托育设施。这些变化证明,资源只要分配合理,就能激活更大的发展潜力。 黄奇帆提出一个明确目标,中国要在 15 年后让国民经济证券化率达到 100%。这个比例能推动资源流向实体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而不是在虚拟经济里空转。 生产性服务业能帮制造业提高效率、增加利润,最终带动工人收入上涨。这才是良性循环的关键,钱要流到能创造更多就业、提升普通人收入的地方。 嘉兴南湖区的 “共富工坊” 里,农户们靠着加工彩灯每月多赚两千多。浙江山区海岛县的孩子,现在也能通过合作办学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 这些场景证明,只要找对方法,阶层固化的坚冰就能被打破。黄奇帆的话从来不是空话,共同富裕才是社会活力的真正源泉。 要是任由财富集中的势头发展,泡沫总有破裂的一天。到时候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没人能独善其身。反过来看,让更多人有钱消费、有机会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形成 “创造财富 — 合理分配 — 再创造” 的正向循环。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共同富裕从来不是平均主义,而是给每个努力的人留足上升的空间,让社会永远保持向上的动力。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