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船东弃日韩选中国,80天造万吨油轮!中国拿下全球74%订单   “一艘

顾议史实 2025-09-30 13:36:38

意大利船东弃日韩选中国,80天造万吨油轮!中国拿下全球74%订单   “一艘万吨级油轮,从开工到交付,只用80天?”没错,这不是科幻剧里的镜头,而是上海外高桥造船厂的真实速度。   今年6月,一位意大利船东果断放弃日韩,转身把上亿美元的订单交到了中国手里,理由很简单:中国造船,又快又稳还便宜。   更让人瞪大眼的是,这艘万吨油轮刚下水,旁边那艘9000车位的汽车运输船已经在等着刷漆了。   而更远处,中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甲板上工人正忙着调试舷窗,一派热火朝天。   这一幕,不只是造船速度,更是全球格局的变化信号,2025年上半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占了全球的53%,高居榜首,而日韩船厂的份额则一路下滑,全球造船中心,已经悄悄移到了东方。   80天造万吨油轮,听着像是拼命赶工,实际上却是流程再造,中国的造船工厂早就不是几十年前焊火四溅、靠人力堆时间的老样子了。   在外高桥造船厂,激光切割的误差可以控制在0.1毫米以内,物联网设备的互联率高达90%,这意味着,造船变成了像搭积木一样的“模块化拼装”,每一块船体都是在工厂里提前制造好的,到了现场只需像拼图一样组装。   而“黑灯工厂”这种几乎无人工的智能车间,也成了中国造船的新标配,机器人24小时不休息,钢板一送进车间,从切割到焊接,全流程自动。   一艘万吨油轮,从设计图纸到下水交付,周期被压缩到极致,效率直接碾压日韩,更别说,整个长三角区域的供应链已经形成“48小时响应圈”。   你要一个特种阀门?江浙沪的工厂48小时内就能送达船台,不用像日韩那样从全球调货,省时又省钱。   过去提起高端船型,尤其是豪华邮轮,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德国、意大利,毕竟这是造船界的“皇冠明珠”,不仅贵,还难造,但现在,中国也能啃这个硬骨头了。   “爱达·花城”号就是最好的证明,这艘大型邮轮采用了全船智能系统、环保推进技术,还预留了氨燃料接口,完全符合欧盟最新的绿色标准。   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工程师在建造过程中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比如超薄钢板的变形控制、海水冷却系统的精准连接……这些曾经是西方船厂的技术壁垒,现在已经被中国一一突破。   不仅如此,中国船企今年还接下了多艘9000车位的PCTC(汽车运输船)订单,环保性能远超国际标准。   2025年上半年,中国在高附加值船型的份额已经达到了47.2%,这不只是数量,更是质量的跃升。   意大利格里马尔迪集团这次“弃日韩、选中国”的决定,不是孤例,而是趋势。   比亚迪的8艘汽车运输船,全部选了中国造船厂,首艘已投入运营,原因很直接:中国有全产业链,不怕“卡脖子”。   中国的钢材自给率高达98%,配套企业密集,船舶设计、零部件制造、喷涂涂装、智能导航系统……几乎都能在国内完成。   而日韩虽然技术老道,但受限于地理、劳动力和零部件供应,周期拉长、成本高涨,价格也越来越不友好。   一边是产能爆棚、一船难求,一边是订单流失、产线空转,全球造船的天平正在明显倾斜。   几十年前,中国造船业还在模仿日韩,现在已经成为他们的最大竞争对手,甚至可以说,不只是竞争,而是全面碾压。   效率的提升只是表层,底层逻辑是中国制造业整体升级,造船这个行业,拼的不只是技术,还有配套水平、供应链反应速度、政策支持乃至金融服务,而这些,中国都有。   更关键的是,中国已经不满足于“造船大国”的称号,在智能船舶、绿色燃料、新型动力系统这些前沿方向,中国船企已经开始制定标准、主导规则。   这意味着,未来哪种船能跑、怎么跑、跑多快,很可能都要看中国的脸色,意大利船东的选择不是偶然,而是整个行业趋势的缩影。   当万吨油轮80天就能交付,当豪华邮轮不再是欧洲的独角戏,当全球74%的订单涌向中国……这个百年老牌行业,正在被中国重新书写剧本。   不是别人不行,而是中国太行,未来十年,造船这盘棋,中国说了算。

0 阅读:48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