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徐向前骑马经过一堆尸体,这时,他发现一具尸体动了一下,就让人把他救起来,谁知此举,竟为新中国救下了一位了不起的战将! 1931 年鄂豫皖苏区的战场还弥漫着硝烟,17 岁的秦基伟倒在一堆尸体中间,腹部淌着血,手臂烂得血肉模糊,伤口感染引发的高烧,把他烧得彻底没了意识。 战友们摸不到他的脉搏,以为他早已牺牲,正要将他与其他烈士一同掩埋时,一双眼睛突然停在他身上,是徐向前。 “这娃还有气!” 徐向前蹲下身,发现秦基伟的手指在微微颤动,当即下令:“快用担架抬回营地!” 那会儿红军医疗条件简陋到极点,连消毒酒精都没有,徐向前让人找来粗盐化成盐水,亲自给秦基伟清洗化脓的伤口,还把仅有的一小瓶消炎药全倒了上去。 有人劝 “截肢保命”,徐向前却摇头说 “战士扛枪靠胳膊,能保就绝不锯”,正是这份坚持,让秦基伟既保住了胳膊,也保住了未来驰骋战场的可能。 谁都没料到,这个刚从鬼门关拽回来的年轻战士,往后竟成了让敌人一听见名字就发怵的 “铁血战将”! 早在 1927 年,13 岁的秦基伟就参加了黄麻起义,1929 年正式入伍后,跟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经长征、西路军西征的艰苦考验,硬仗恶仗打了一场又一场。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23 岁的他当上八路军 129 师团长,在神头岭设下埋伏,一仗歼灭 1500 多名日军,把 “游击战” 打得出神入化,让鬼子再也不敢轻易踏进这片阵地。 真正让秦基伟名震中外的是 1952 年的上甘岭战役,当时他任志愿军 15 军军长,面对美军每天数万发炮弹的狂轰滥炸,创造性提出 “坑道战术”,带领战士们在地下坑道里坚守了 43 天。 没有水就喝坑道壁上的露水,没有粮就啃压缩饼干渣,秦基伟始终在前线指挥,甚至提出 “人在阵地在” 的口号。 最后,15 军硬是歼灭了 2.5 万多敌人,把上甘岭变成了美军提起就犯怵的 “伤心岭”,这场战役也成了世界战争史上有名的经典防御战。 新中国成立后,秦基伟的脚步从未停下。 1984 年,他组织国庆 35 周年阅兵,看着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他眼里满是自豪。 1988 年,他当选国防部长,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专程去探望徐向前,捧着精心准备的工具箱红着眼眶说:“徐帅,没有您当年那一眼,就没有我秦基伟的今天!” 从 17 岁险些被埋入乱葬岗,到成为开国中将、国防部长,秦基伟的人生就像一部传奇史诗。 他经历过最残酷的战争,也见证了国家的强大;他用一生践行着 “敢打硬仗、不辱使命” 的誓言,而上甘岭精神更成了中国军队的精神符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源:《秦基伟战争日记》】
1931年,徐向前骑马经过一堆尸体,这时,他发现一具尸体动了一下,就让人把他救起
春秋说史
2025-09-30 17:42: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