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9月,因叛徒出卖,她被捕了。次年3月,她自己咬断脐带,在狱中生下孩子。15天后,她被押赴刑场枪毙。临刑前,她掀起衣服,给襁褓中的女儿喂了最后一次奶,然后镇定地走向刑场...... 1929 年 3 月,长沙陆军监狱里冷得刺骨,寒气顺着铁窗缝往牢房里钻。 23 岁的赵云霄躺在冰凉的木板上,额头上全是冷汗,她正一个人扛着分娩的剧痛,没有医生帮忙,没有麻药缓解,身下就垫了几张破草纸,连块像样的褥子都没有。 熬了好几个小时,婴儿的哭声终于打破了监狱的死寂。赵云霄咬着牙,用颤抖的手,自己亲手咬断了脐带。这个在牢里出生的女娃,是她和丈夫陈觉的孩子。 可谁能想到,就在 5 个月前,1928 年 10 月,她还在牢里接到了丈夫被处决的消息。 那时候她已经怀着孕,国民党反动派心肠歹毒,特意判了她 “缓刑” 5 个月,就等着她把孩子生下来,再动手杀人,想把他们一家 “斩草除根”。 他们以为这样能打垮赵云霄,却没料到,这个 22 岁的女共产党员,硬是凭着一股劲,撑到了孩子出生。 赵云霄给女儿起名叫 “启明”,盼着孩子能像启明星似的,在黑夜里透出点光亮。 可监狱里的日子太苦了,她没多少奶水,只能求看守给点米汤喂孩子;没有小襁褓,她就把自己囚服的边角拆下来,一针一线缝成小衣服。 每天抱着女儿,她总忍不住掉眼泪,她心里清楚,自己陪不了孩子多久,只能趁着还在,把能给的母爱都揉进每一次喂奶、每一次轻轻拍背里。 1929 年 3 月 26 日,行刑的通知还是来了。赵云霄抱着襁褓里的启明,喂了最后一次奶。 她轻轻吻着女儿的小额头,眼泪滴在孩子软乎乎的脸上,嘴里小声念叨:“我的宝宝,妈妈对不住你,可妈妈是共产党员,不能看着老百姓受苦不管啊。等你长大了,要记得妈妈是为革命死的,要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喂完奶,她小心地把女儿交给狱友,又从怀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纸,这是她用了 15 天,在昏暗的油灯下写的 600 多字遗书。 字里全是对女儿的愧疚和期盼:“我的启明宝宝,你是个苦孩子,生来就没见过爸爸长啥样,连妈妈是啥人都不知道…… 妈妈没法看着你长大,只盼你长大了好好读书,别忘了你爸妈是怎么死的。” 等狱警来押她的时候,赵云霄整了整囚服,挺着胸膛走出牢房。 走到监狱门口,她突然转过身,朝着女儿在的方向望了最后一眼,接着大声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声一响,23 岁的她倒在了血泊里,而襁褓里的启明,还在懵懂地找妈妈的怀抱。 后来,狱友们把赵云霄的遗书和那件她亲手缝的毛背心好好收了起来。现在,那件带着岁月痕迹的毛背心,安安静静地摆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里,针脚里藏着的母爱和信仰,还在悄悄讲着那段悲壮的往事。 赵云霄的故事,从来不是简单的 “烈士牺牲”。她是妈妈,在牢里拼了命给孩子一条生路;她是革命者,到了生死关头也没丢了信仰。 23 岁的她,用最后的 15 天,活明白了啥叫 “为母则刚”,更活明白了啥叫 “为信仰而生”。 直到现在,再读她的遗书,还能感觉到那种穿越时光的力量,有些生命虽然短,却像启明星一样,能永远照着后人往前走的路。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源:红星网《陈觉、赵云霄:信仰的力量》、抖音百科《赵云霄》】
1928年9月,因叛徒出卖,她被捕了。次年3月,她自己咬断脐带,在狱中生下孩子。
春秋说史
2025-09-30 18:42: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