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敬佩高志凯是“为国为民的外交官”,但一个事实常被忽略:他已离开外交部近20年,最高职级是参赞,并非大使。 那他如今的“战场”在哪? 现在他最显眼的战场就是国际舆论场,这地方可比正经外交谈判热闹多了,唾沫星子能当炮弹使。 你看他常上央视、凤凰卫视评时事,更敢去BBC、CNN、半岛电视台这些西方媒体开腔,跟外国专家、前大使直接辩论。 就说钓鱼岛那事儿,他跟新加坡前驻美大使、日本前驻新加坡大使对着干,把中国的立场掰开揉碎了讲,不是光喊口号,而是拿历史依据和国际法理戳对方的漏洞,在东南亚都引起不少人共鸣。 南海仲裁案那会儿,别人都在被动回应,他直接提交好几份建议,教大家怎么用西方听得懂的逻辑反击,这些建议还被有关部门夸了。 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不按常理出牌,专挑对方的软肋打,印度总拿殖民时代的“麦克马洪线”说事儿,他就直接抛出“恒河划界”的说法,质问印度“殖民者画的线能算数,那恒河流域凭什么不能谈?” 这话听着激进,其实是拿对方的逻辑怼对方,让国际社会看清印度的双标,他懂西方那套话语体系,耶鲁法学博士的底子不是白来的,知道怎么说能戳中他们的痛点,不像有些专家只会讲大道理,人家根本听不进去。 这几年他一年要接受几百次采访,不管面对谁,都敢说真话,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往外传,这舆论战场的仗,打得比正经外交辞令管用多了。 除了嘴上的仗,他在智库里的幕后战场更关键,现在他是全球化智库的副主任,还管着中国能源安全研究所。 别小看智库,这地方是给国家出主意的“参谋部”,他早年在华尔街当律师、在摩根士丹利做投行、在中海油当高管,这些经历不是白混的,能把实际经验变成政策建议,比如他提出的“鱼钩与长矛”理论,当年直接用在了北京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的安保上,管用得很。 前几年发现二十多家外国银行操纵LIBOR利率,他马上写报告建议国家调查,帮着防范金融风险。 还有能源安全这事儿,他不光研究,还当沙特阿美公司的顾问,推动中外企业合作,实实在在为国家能源安全铺路。这种从实践里磨出来的建议,比纯学者的空谈靠谱百倍。 商界也是他的战场,而且是能直接创造价值的地方,他从华尔街出来后,参与过中金公司的组建,那可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行,帮着中国企业跟国际资本打交道。 后来在中海油当高级副总裁、总法律顾问,管着海外资产,帮企业在国际上闯的时候避坑。 现在他还是香港好几家公司的董事长、董事,比如OBOR集团、欢喜传媒这些,一边做投资一边搭平台,把国外的技术、资本引进来,也把中国的企业推出去。 他懂法律、懂金融、懂国际规则,在商界这摊浑水里能站稳脚跟,还能给国家的经济发展添把力,这本事不是一般人有的。 更难得的是,他把教育和传承也当成了战场,现在是苏州大学的讲座教授、国防大学的客座教授,还管着耶鲁法学院的中国学会。 他给学生讲课不摆架子,就讲自己跟着邓小平见外宾的经历,讲在华尔街摸爬滚打的教训,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年轻人。 他还做民革中央的特约信息员,帮着收集民间的声音往上递,让政策制定能更接地气,这种把自己的本事教给后人、把民间的声音传上去的活儿,看着不起眼,却是在为国家攒后劲。 说到底,高志凯离开外交部这二十年,战场其实更宽了,以前在体制内是按规矩办事,现在在舆论场、智库、商界、教育界四处发力,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 他没当过大使又怎么样?他用西方听得懂的话讲中国道理,用实战经验给国家出主意,用商业能力为经济铺路,这些事儿比一个大使的头衔实在多了。 现在国家发展需要这样的人,既能站在台前跟人辩论,又能躲在幕后出谋划策,还能在商界里摸爬滚打,把为国为民的心思落到实处。 所以别再纠结他是不是大使、离开外交部多少年了,看他现在干的这些事,就知道他的战场从来没离开过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这才是真的有担当。
很多人敬佩高志凯是“为国为民的外交官”,但一个事实常被忽略:他已离开外交部近20
万事浮华
2025-10-01 10:45: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