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修行有困难,会吃苦的观念是错的吗?
一开始,我也以为修行要吃苦,因为看到很多修行人都很苦。其实修行是离苦得乐,真正的修行是解脱,无论外在的环境有多苦,但是内在是平和的,是平淡的,是宁静的是自在无碍的。一个人之所以觉得苦,最大的原因就是执着,执着于自己的某个知见,这就是深深的障碍。本来也没有苦,苦都是自己的妄心编织出来的子虚乌有的事情,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觉得是好事,有的人就会觉得是毒药。修行就是在一切让你痛苦的地方学会转身,这个转身就是放下你的执念,离相离念,自然心无挂碍。所以一开始,我也很痛苦。从执着世间法开始执着修行,当我执着修行的时候,就自然和世间法对立起来了,所以我从一个对立中跳进了另外一个对立,这样就会经常处在矛盾纠缠之中,后来我明白了我那不是修行,我只是欲望转移了。我把在世间法上受挫的心理隐藏起来了,然后转移到修行上,希望能通过修行来获得成功的欲望。还有一种心理,就是把能吃苦当成是功力,当成是修行。其实修行恰恰是离苦得乐,是当下的,如果越修心里面越苦,可能是因为太过于执着于修行的境界了。真正的修行是明白本来无苦,无苦集灭道,这个苦是虚幻不实的,是自己的执念造成的,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所以才制造了虚妄的痛苦。当你能够回到每一个当下,历事观心的时候,你会见到自己一个一个的执念,见到的同时放下自己的执念,不再相续,这个苦的动力自然化解无无形。真修行的人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个化是说的自己心里的境界,是因为心无挂碍,无所住着,一切的事都只是随缘而应,雁过无痕,这就是老子说的,为无为,事无事。为无为就是体验一切而心无所住,事无事就是于事无心,于心无事。当你心里面真正放下一切的挂碍和执着的时候,应而无所住,回归真心,自然见一切境界清净无染,这就是不染万法,恒常自在。所以说真修行者无苦可吃,而不是去吃苦,去吃苦说明你着相了,动心了。无苦可吃说明你明白一切虚幻不实,只是缘起缘灭而已,恒顺世间的缘分无二无别。用世间法的眼光去看一个修行人会觉得他活的很苦,其实是因为你心里面有了苦乐的标准,这个苦乐的标准是通过外在的条件去衡量的。而真正的修行者,他活在极乐的清净境界,活在清净心的密严国土,他的乐是本自具足的,不会被外面的虚幻境界所欺骗,不再着相生执着心,而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老子说,知足之足,常足矣。坛经说,本自具足。人一旦有了攀缘执着的起心动念,就开始进入不知足的境界,烦恼的痛苦就随之产生了。修行者就是回归本心,明白自己原来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本无烦恼,只要当下歇下妄心,自然离苦得乐,无修无得无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