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现在社会上最吓人的现象,莫过于“傻子共振”开始大规模流行。啥叫傻子共振?简单说,就是一群人因为某个离谱的观点凑到一起,互相认同、互相强化,慢慢地把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只认准那些错得离谱的想法,完全听不进其他声音。那么“傻子共振”对社会究竟有什么危害? 网络平台依靠推荐算法就能把你困在喜欢的内容里,你以为你了解世界,其实不过是被系统推着看了点片面信息。 男人刷到的是女人如何败家,父母刷到的是小孩如何叛逆,女性刷到的出轨家暴的男性,孩子刷到的是各种糟糕的父母,时间久了,大家对认知外的声音慢慢变得又陌生又抗拒。 这样的隔离距离让很多小道消息和谣言有了市场,随便一个荒唐言论,只要有人相信,就能被一传一搞得好像真的一样。 例如前几年抢盐风波、某高校改名传说,还有各种离谱医疗偏方,这些事本质上不是信息短缺,而是共振放大。 算法觉得你爱这种内容,就拼命给你推,相关群体凑一起互相印证,最后大家形成闭环,谁都觉得自己手里的“证据”才是真理。 心理学早就发现人们是喜欢跟自己观点一致的人互动,尤其在网络环境下,搜集“同类”变容易,哄嚯一群人气氛上来,很快就成了一个团体。 哪怕出现第三方证伪,大家不是不信就是直接拉黑外人,这种态度慢慢让群体分裂变得越来越严重,仿佛每个人都住进了信息茧房。 影响不止在网上,线下日常生活也会被带偏,父母们刷着短视频被教训“孩子不结婚就是不孝顺”,粉丝群体互相“抱团” 别人说一句不好听就群起而攻之,还有疫情期间大家刷到各种各样的“治病法门”,信得不得了,谁劝也没用。这种想法没法跟真实社会对话,只会让彼此之间越走越远。 其实这种事并不是解决不了。如果平台愿意除了你喜欢的内容,还多给你推一些不一样的观点,让大家有机会看到别人的世界,或许会好很多。 平时忙归忙,也可以偶尔放下手机多看书,多出去,多思考,就不容易被单一的信息困住,自然不容易落入“傻子共振”的陷阱。 这几年世界各地都在研究怎么缓解这种问题,比如平台主动提醒用户多元内容,学校开设媒体素养课程,甚至有些监管部门要求算法公开透明。 说来说去,大家想不被各种“信息误区”牵着走,还是得靠开放包容和多角度思考,主动一步跨出自己的舒适圈,哪怕只是偶尔坚持看完自己不认可的观点,都比整天靠筛选来的碎片视频要靠谱许多。 “傻子共振”这个现象要警惕,它让人们失去了了解不同世界的机会,把社会推向更封闭、更极端的方向。 能耐心看完这些文字、对不同观点保持开放态度,其实已经离打破信息隔离不远了,这世界很大,别让手机算法把你的思维困住一隅。
[下雨]现在社会上最吓人的现象,莫过于“傻子共振”开始大规模流行。啥叫傻子共振?
幕沧小澜
2025-10-05 21:45: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