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见识了!”山西临汾,玉米熟了,村民们去收玉米,可他们不是开三轮车,也不是骑驴

鸿鹄浮歌 2025-10-08 11:36:11

“长见识了!”山西临汾,玉米熟了,村民们去收玉米,可他们不是开三轮车,也不是骑驴车,而是坐着船去,原来玉米地都泡在水里,只能这么收。 据大象新闻10月7日报道,这事就发生在山西临汾,当地有个水库,水库边上有大片的荒地,这些地平时没人管,就那么荒着。 附近的村民们都是实在人,看着这么大片地空着,心里觉得可惜,庄稼人嘛,手里有地,心里才踏实,于是,他们就合计着把这些荒地给利用起来,种上了玉米。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水库边的地,就不怕被水淹吗?怕,怎么不怕,这根本就不是普通的田地,种地全凭“赌”一个老天爷的脸色。 村民们心里都有一本账,这片地地势低洼,每年到了雨季,只要上游稍微下几场大雨,水库水位一涨,这片玉米地就得全泡汤,一年的辛苦就算是白费了。 可要是年景好,雨水不多,那就能有个不错的收成,这就像一场和老天爷的博弈,赌赢了,锅里就有得吃,赌输了,也只能自认倒霉,明年再来。 今年,村民们的运气还算不错,雨水不算太大,玉米虽然长在水里,但总算是保住了,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罕见的一幕:村民们划着小船,在“玉米海”里穿梭,一根一根地把玉米掰下来,再小心翼翼地放进船里。 船在水里晃晃悠悠,掰玉米的人也得站稳脚跟,这活儿看着诗情画意,实际上比在旱地里收玉米累多了。 水里阻力大,船划不快,人站在船上,腰得一直弯着,脚下还不能乱动,一不留神就可能失去平衡掉进水里。 有网友开玩笑说:“这下好了,收个玉米不仅要会农活,还得考个船员证,不然都不敢下地。” 玩笑归玩笑,但其中的艰辛,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一天下来,手脚都被水泡得发白起皱,腰酸背痛是免不了的。 有位村民说,一天时间,一船人忙活下来,也就收了差不多五百斤玉米,这个收成,跟旱地里机械化收割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五百斤玉米,就是他们从水里“捞”出来的希望,是他们跟老天爷“抢”回来的口粮。 看着视频里那些村民,他们脸上没有抱怨,也没有愁苦,反倒有一种收获的喜悦,他们一边掰着玉米,一边聊着家常,仿佛这水里的玉米地和别人家旱地里的没什么两样。 这种平静和坦然,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能打动人心,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抱怨这地势不好,更没有坐等靠要,而是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去适应环境,去和自然“掰手腕”。 很多网友看了之后都特别感慨,有人说:“这哪里是种地,这分明是在水里捞生活啊!看着真让人心酸又佩服。” 是啊,为了生活,普通人能迸发出多大的能量和智慧,真的超乎想象,水来了,他们就划船,水退了,他们就下地,他们摸透了这片土地的脾气,也找到了和它相处的方式。 这种精神,其实就是我们老百姓骨子里最朴素的生存智慧,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难题,就像这片随时可能被淹没的玉米地。 我们可以选择抱怨,可以选择放弃,但总有那么一些人,选择迎难而上,他们不指望老天爷天天给好脸色,而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和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硬生生在困境里开辟出一条活路来。 这些在水上晃悠悠的小船,载着的不仅仅是金灿灿的玉米,更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它告诉我们,日子过得好不好,不全看老天的“脸色”,更看我们自己愿不愿意动脑筋、下力气。 这份与天争、与水斗的倔强,这份在艰难中寻找出路的智慧,比任何丰收的果实都更加珍贵,也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信源:大象新闻2025-10-7——“水中捞粮”!村民驾船抢收“水上玉米”:我们这不是受灾了,种的就是这种地

0 阅读:0
鸿鹄浮歌

鸿鹄浮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