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山西一位农民因没钱住宾馆,只好在沙漠里搭个塑料布过夜,没想到,他由此

良奥谈娱乐圈 2025-10-08 15:45:39

2005年,山西一位农民因没钱住宾馆,只好在沙漠里搭个塑料布过夜,没想到,他由此发明了“无水植树”技术,还获得了专利,甚至走向了国际市场! 田新明在新疆沙漠边冻得直哆嗦,半夜被蝎子蛰醒,一抬头却看见塑料布上挂满水珠,脚下的沙子泛着潮气。 他猛地一拍大腿:“沙漠不是没水,是水藏在了空气里!”就这一眼,让他琢磨了十几年的事儿突然有了答案。 上世纪90年代,17岁的田新明就在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当造林工。那时候种树全靠人挑水,一桶水浇一棵苗,可第二年再去,十棵里头活不了一棵。 水浇下去立马被蒸干,树根根本喝不着。他蹲在枯苗旁边心里难受:“能不能让树自己找水喝?”可想法归想法,真干起来难如登天。 2005年之后,他像着了魔似的,把攒下的钱全砸进沙漠里。塑料布太薄被风撕碎,换厚布又凝不出水;用石头压住沙袋,结果沙子被掏空,树根露在外头。 工友笑他瞎折腾,连当地牧民都劝:“这地方祖祖辈辈都没法种树,你较啥劲?” 转机来自一个矿泉水瓶。有天他看见沙地上有个晒胀的瓶子,紧贴树根的那面挂满水珠。 他立马捡回几百个瓶子反复试,发现白天瓶子膨胀锁住水分,夜里冷却收缩,水汽就凝成水滴渗进沙里。虽然每夜只能收集十几毫升,但对幼苗就是救命水! 田新明趁热打铁,把瓶子升级成特制塑料袋。两个装沙的袋子夹住树苗根部,白天高温膨胀挤紧树根防蒸发,夜晚降温收缩留出缝隙,让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 他在阿拉善的自费试验田迎来奇迹——红柳成活率超85%,梭梭达95%,远超行业标准。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在沙特直接播种耐旱树种,省去育苗移栽环节,成本降低50%! 林业部门的人蹲在地里扒开沙土,看见袋内水珠直往下滴,当场决定推广这项技术。 但质疑没停过。专家担心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田新明扭头就找化工厂研发出可降解材料,9年后能回收再生。每亩成本不到200元,比滴灌省下800多元。 更绝的是2019年卡塔尔沙漠试验。当地专家放话:“这里地表70度,不可能成林!”结果一年后,田新明种下的树苗全长到一人高,经历两次沙暴还郁郁葱葱。 如今这老汉又搞出新名堂。他在海南看到榕树“独木成林”,回来就杂交沙漠植物沙木蓼,让根系像莲藕一样分蘖繁殖。一棵树能自然蔓延成一片林,治沙成本再砍一半。 三十年磨一剑,田新明从打工仔变成拥有十多项专利的治沙专家。他家村口的树底下,那些反光的塑料袋还在风里晃着,像在告诉世人:沙漠不缺绿,只缺肯弯腰的人。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山西农民田新明:用“无水植树”技术让沙漠变绿洲》 光明日报《田新明:从农民到治沙专家的创新之路》 中国日报网《沙漠绿洲的缔造者:田新明与无水植树的奇迹》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