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芝加哥市反了! 芝加哥市长布兰登-约翰逊刚刚签署行政令,宣布建立无ICE区。行政令禁止ICE使用所有市有资产,并且私有机构和财产只要明示,就可以加入行政令保护范围,ICE没有许可令不许进入。 说白了,布兰登-约翰逊这招就是用联邦政府最擅长的"行政权力"反制联邦权力。 先看这行政令的硬招:不光全市所有公园、图书馆、医院这些市政设施对ICE关上大门,连私人企业只要贴个"禁止ICE入内"的标识,联邦特工就得乖乖站在门外。 这比2021年伊利诺伊州禁监狱合作的法案狠多了,当年普立兹克州长只是叫停了州监狱与ICE的拘留合约,而现在芝加哥直接把保护网撒到了整个城市肌理。 这一切的根源,还得追溯到特朗普那套"以行政令压地方"的打法。司法部像打地鼠一样起诉庇护城市,2025年刚起诉完洛杉矶,转头又把纽约告上法庭,理由都是"阻碍联邦执法"。 可他们忘了,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工具箱。洛杉矶硬气地要反诉联邦政府"种族歧视",纽约公民自由联盟更直接:"我们没义务帮着驱逐移民"。 现在芝加哥干脆更进一步,你不是喜欢用行政令搞特殊化吗?那我就用行政令给移民筑盾牌,布兰登-约翰逊那句"国会不监督,芝加哥自己来",简直就是把联邦政府的逻辑原封不动地奉还。 有人说这是"违法抗命",但看看法律层面的拉锯就知道没那么简单。司法部总拿"联邦法律至上"说事儿,可地方政府手里也有宪法修正案的尚方宝剑。 就像伊利诺伊州的信任法案,明确禁止警察乱问移民身份,因为宪法第四修正案保护公民免受非法搜查。 ICE在没法官令状的情况下,本来就没权力闯民宅、进学校,芝加哥只不过是把这些法律底线写成了行政令。 当时加州SB54法案成为庇护州时,也有人喊"治安要完",但实际数据呢?纽约公民自由联盟说得明白:"庇护政策让城市更安全",因为移民不再怕报警,反而能帮警方打击真正的犯罪。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博弈背后的现实逻辑。特朗普派来的联邦特工总喜欢搞"突袭执法",有时候甚至错抓公民,搞得移民社区人人自危。 现在有了无ICE区,也终于让当地公民更有安全感了。这种安全感不是空话。 麦克亨利郡当年失去ICE拘留合约时,郡长哭着喊"少了1000万收入",可芝加哥算的是更大的账:移民贡献了全市15%的GDP,当他们不用躲躲藏藏,才能真正融入社区。 当然,这场博弈远没到收场的时候。司法部肯定会像起诉洛杉矶、纽约那样来告芝加哥,就像2025年7月他们做的那样,指责这是"保护罪犯"。 但布兰登-约翰逊早有准备,行政令里特意留了口子:只要ICE有联邦刑事搜查令,该配合还是配合。 这招既守住了法律底线,又堵住了"包庇犯罪"的嘴。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真正的问题根本不是地方抗命,而是国会总是装聋作哑。 移民改革法案拖了一届又一届,联邦政府只会用行政令来回折腾,地方政府不自己动手才怪。 说到底,芝加哥的无ICE区就是美国联邦制矛盾的缩影。 你用权力扩张来逼我,我就用权力制衡来防你;你拿行政令当武器,我就拿行政令当盾牌。 布兰登-约翰逊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当华盛顿的政客们还在为移民政策互相拆台时,城市已经成了民主的实验室。 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博弈,看似针锋相对,实则是在倒逼整个国家重新思考:移民政策到底该保护谁? 法律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或许等哪一天国会真正负起责任,这些城市才不用再自己动手筑盾牌。但在那之前,芝加哥的选择,不过是用联邦政府教的办法,守护着最基本的公平正义而已。
美国商会对我们非常愤怒!美国商会表示,必须对中国来硬的,不能轻信中国了!10月8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