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1年,日本大阪城的天守阁里,丰臣秀吉把一封亲笔信拍在朝鲜使者面前,信里的话狂得能掀翻屋顶:“吾欲假道朝鲜,直入大明,易吾朝之风俗于四百余州,施帝都于北京!” 彼时的他,刚从一个沿街卖针的小贩,踩着战国乱局的血路当上日本“关白”,统一了分裂百年的日本。 可大明是坐拥百万军队、疆域万里的“天朝上国”,他凭什么觉得自己能把万历皇帝拉下马? 丰臣秀吉的底气,首先来自他“打出来的自负”。早年他跟着织田信长,从足轻(普通士兵)做起,靠脑子和狠劲在战场崭露头角。 贱岳合战里,他率千人击溃数倍敌军,赢下“贱岳七本枪”的威名;织田信长死后,他又用十年时间,先后打败柴田胜家、德川家康等强敌,把四分五裂的日本捏合成一个整体。 在他眼里,自己连日本最能打的军阀都能收拾,对付“久无大战”的明朝,自然不在话下。更让他膨胀的是,统一日本后,他手下聚集了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悍将,还组建了装备铁炮(火绳枪)的“铁炮队”,这在当时的日本算是顶尖战力,他误以为这套阵容能碾压明朝军队。 其次,是他对明朝的“致命误判”。那时候的明朝,确实面临不少麻烦:北边要应对蒙古部落的袭扰,东南沿海刚平定倭寇不久,内部还有张居正改革后的遗留问题。 丰臣秀吉从往来日本的商人、倭寇嘴里,听到的全是“明朝军队军纪差、武器旧”“地方官贪腐,百姓不满”这类碎片化信息,却没看到明朝的真正实力。 万历年间,明朝虽有内忧,但边军(比如辽东铁骑)战斗力极强,还能调动李如松、麻贵等身经百战的将领;而且明朝的火器技术并不落后,佛郎机炮、鸟铳的装备量远超日军,更有“火龙出水”这类新式火器。 他像个盲人摸象,只摸到明朝的“软肋”,就以为摸到了全貌,甚至天真地认为:只要打下朝鲜,明朝就会吓得求和,自己就能顺势入主中原。 最荒唐的是,他把朝鲜当成了“软柿子”,觉得拿下朝鲜就能为灭明铺路。在他的计划里,朝鲜就是块“跳板”。 先派15万日军攻打朝鲜,最多半年就能占领全境,然后用朝鲜的粮食、兵力补充自己,再挥师进攻明朝。 可他压根没料到,朝鲜虽然军力薄弱,但抵抗意志极强,尤其是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军,用“龟船”在釜山、闲山岛等海战中大败日军,断了日军的海上补给线;更没料到明朝会如此重视。 万历皇帝一接到朝鲜求援,立马拍板“援救朝鲜,以保大明”,短短数月就派李如松率领4万精锐入朝,在平壤之战中把日军打得丢盔弃甲,连小西行长都差点被活捉。 其实丰臣秀吉的“灭明梦”,从一开始就是场闹剧。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明朝的决心和朝鲜的抵抗,更没看懂东亚的政治格局。 明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牢不可破,明朝绝不会坐视朝鲜被灭,而日军跨海作战,补给线漫长,根本耗不过明朝的持久战。 1598年,丰臣秀吉在大阪城病逝,死前还念叨着“勿使我十万兵为海外鬼”,可他发动的壬辰倭乱,最终以日军惨败收场,不仅没能灭明,反而让日本元气大伤,自己辛苦建立的政权也在他死后被德川家康取代。 这个从社会最底层爬上来的霸主,一生都在“赌”。赌自己能在战国乱局中活下来,赌自己能统一日本,最后又赌自己能征服大明。 可前两次的好运,让他错把“偶然”当成了“必然”,最终在历史的铁律面前,摔得粉身碎骨! 参考文献 1. 《日本战国史:丰臣秀吉时代》,山冈庄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2. 《壬辰倭乱:四百年前的东亚战争》,马伯庸、汗青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 《万历三大征考》,茅瑞徵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 4. 《丰臣秀吉文书集》,日本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编,1978年版 5.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实录》,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编,1968年版
1591年,日本大阪城的天守阁里,丰臣秀吉把一封亲笔信拍在朝鲜使者面前,信里的话
璐璐评历史
2025-10-10 15:35:46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