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沙地带的局势短暂出现缓和迹象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高调亮相”再一次吸引了不少关注。 当地时间10月9日,在一项停火协议达成之后,马克龙不仅公开表示欢迎,还顺势强调法国愿意为以巴冲突的最终解决出力。 顺带还夸了一把特朗普和美国,以及卡塔尔、埃及和土耳其等参与调解的国家。这一番操作让人不禁想问一句,法国这是在抢功,还是另有所图? 其实,法国在中东事务中一直希望扮演一个有话语权的角色,尤其是近年来,法国在国际事务中“存在感”略显不足,马克龙频频出场也就不难理解。 但这一次,停火协议的达成主要是由卡塔尔、埃及和美国等多方协调推动的,法国并不在关键斡旋名单里。也就是说,法国更多是站在“围观席”,但却试图走到“舞台中央”。 这种操作虽然不算罕见,但在国际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观众和其他演员都不是傻子,谁出力了、谁抢镜了,一眼就能看明白。 而更有意思的是,马克龙在表态时,还特意提到了对特朗普的赞赏。在当前法国国内和欧盟内部对特朗普态度分裂的背景下,马克龙这个举动多少有些耐人寻味。 要知道,法国此前一直强调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在面对美国的某些强硬策略时,法国并不总是买账。这次突然夸起特朗普。 可能更多是出于政治策略上的考量,借力打力、顺势而为,给自己在美欧关系中留点“外交筹码”。不过话说回来,法国对于中东的关注也并非毫无理由。 作为传统殖民地体系中的一员,法国在中东地区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包括语言、宗教、移民和能源等多方面的联系。 尤其是在面对国内日益紧张的社会撕裂和移民问题时,中东局势的稳定与否,很容易在法国国内引发连锁反应。所以说,法国希望在以巴冲突中发挥作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自己“排雷”。 这场停火协议的达成,其实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卡塔尔和埃及长期作为调解方参与其中,尤其是在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对话中,卡塔尔扮演了相当关键的“中间人”角色。 美国的介入则更具影响力,无论是军事、外交还是经济层面,美国在中东的“杠杆”都不是法国可以比拟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的“欢迎表态”更像是象征性的外交姿态。 而不是实质性的推动力量。至于土耳其,这几年在中东的存在感也在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表达得非常直接。 相比之下,法国的立场往往更谨慎,既希望保持与以色列的良好关系,又不想失去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从这次事件来看,法国的外交策略还是延续了以往的“多边主义”路线。 强调对话、强调和平,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缺乏足够的筹码和资源支持。毕竟,中东问题从来不是光靠发言稿和新闻通稿就能解决的。 要想真正当上“调解者”,除了喊口号,还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影响力。这点上,法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的来说,这场以巴之间的短暂停火,不管背后是谁促成的,都值得肯定。但谁是真正的推动者,谁只是“顺水人情”,各方心里其实都清楚。 至于法国能否在未来的中东和平进程中真正扮演一个有实权的角色,还得看它能不能拿出让各方信服的实际行动,而不是一句句“我们愿意”。 国际外交这块大棋盘,从来都不缺棋手,缺的是能真正落子见效的那一个。 参考资料:视频 | 国际社会欢迎加沙停火 期待落实 2025-10-10 08:02·国际在线
就在刚刚巴勒斯坦总统宣布了10月9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终于说话了,这对加沙
【30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