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东方大国,一旦为了国家利益决定动用武力,那攻击目标就没有军民两用和民用目标的区别,所有的有助于战争的都是目标。 这个道理说白了就是,战争不是打架,是要彻底打掉对手的战争能力。你能运兵、能补给、能生产、能传播信息的地方,哪怕平时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在战争中也可能是第一批被摧毁的对象。这个现实的教训,是俄罗斯在战场上一步步展现的,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先说机场。乌克兰战争爆发初期,俄罗斯第一轮打击就直奔乌克兰的军用机场和民用机场去了,不管有没有军机停在那儿,哪怕是民航客机的停机坪,都照样炸。 为什么?因为一旦战事持续,那些看似“民用”的机场立刻就能变身为军队调动的中转站。飞机起降、物资运输、人员转移都离不开机场。 所以俄罗斯不等乌克兰反应过来,先下手为强,这不是乱打,而是精准打击,目的就是让乌克兰的空中力量瘫痪。 再看铁路。乌克兰的铁路系统本来是为民用服务的,但战争一开始,这些线路立马就被用来运兵、拉武器、送物资。俄罗斯当然清楚这一点。 所以对乌克兰的铁路枢纽、列车编组站、大桥隧道、甚至是供电系统频繁下手。别小看一条铁路电缆,一旦被炸断,整条运输线就报废了。 有时候一枚巡航导弹不是打坦克,而是专门奔着变电站去的。这可不是“误炸”,而是作战逻辑的一部分,你能打仗的地方,我就要让它失去功能。 还有通信系统。俄乌冲突中,乌克兰的很多电视塔、广播站、移动通信设备被摧毁,这不是为了让乌克兰民众“看不成电视”,而是要切断军队间的信息交流。 现代战争讲究的是信息化作战,一旦指挥系统被打断,前线部队就成了“瞎子”。俄罗斯知道这一点,所以对信息基础设施下手毫不手软。 这不是不讲人道,而是战争本身就不是什么“文明游戏”。再看看能源系统。乌克兰的发电厂、输电线路、天然气设施、储油站也成了重点打击目标。 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不是逼老百姓遭殃吗?但问题是,一国的能源系统一旦瘫痪,整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后勤都会受到影响。 俄罗斯的思路是,不管你是军队用电还是民众用电,只要电网还在,敌人就有恢复战力的可能,那我就要先把这口“电饭锅”砸了。 这套打法其实和北约在前南斯拉夫、伊拉克的空袭逻辑如出一辙,只不过俄罗斯用的是自己的方式。甚至连工厂都不放过。 乌克兰的飞机修理厂、坦克制造厂、甚至一些看似“民用”的汽车厂、机械厂都被锁定。这些地方平时可能在造拖拉机,但战时就能改造维修战车。 俄罗斯的态度很明确,只要你能修理军用设备,就不再是“民用设施”。有人说这太狠了,但实际上,这就是战争的常态。战争不是比谁“讲规矩”,而是谁先让对方没法继续打。 乌克兰的教训摆在那儿,俄罗斯的打法也都公开透明地被媒体报道,谁还在幻想战争能“文明打击”、只打军事设施,那就是对战争本质的误判。 未来的战争,更多是拼基础设施系统的韧性和恢复能力,而不是靠“军民分离”这种概念来躲避打击。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但也是最清醒的提醒。 参考资料:俄总统助理:俄罗斯愿意采取措施解决乌克兰问题 2025-10-10 22:58·环球网
俄罗斯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东方大国,一旦为了国家利益决定动用武力,那攻击目标就没有
律便利小店
2025-10-11 15:39: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