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就在刚刚 美国正式宣布 从10月14日起,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美国将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征收额外费用。 这招关税重拳砸向海运,分明是戴着有色眼镜搞事情。想起2018年那场贸易战,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总额超过5500亿美元。美国经济研究局后来发现,这些钱九成都是美国老百姓和企业买单。 你可别小瞧这“额外费用”,对跑跨洋航线的中国货轮来说,就是硬生生多出来的“买路钱”。就拿中远集团一艘12万吨级的集装箱货轮举例,它跑一趟洛杉矶港,按每净吨50美元算,单次就得多交600万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这艘船跑两趟才能赚回来的利润。中远的船员私下说,现在公司已经在调整航线,原本直航美国的船,得先绕到墨西哥或者加拿大的港口,再转卡车运进去,光这一绕,货物晚到3天不说,美国进口商还得额外付陆运钱,这些成本最后全得算在商品价格里。 谁最倒霉?还是美国老百姓。2018年加征关税时,美国超市里的中国产圣诞装饰涨了30%,儿童玩具贵了25%,这次更直接——跨太平洋航线运的70%都是美国刚需的日用品,从洗衣液到婴儿纸尿裤,全得靠中国货轮拉过来。有美国零售协会算了笔账,一艘货轮多交的600万美元,平摊到每个集装箱上就是2000美元,最后会让每件商品零售价涨5%-8%。就像去年美国通胀刚压下去点,这下好了,关税又要把物价往回推,难怪有美国网友在社交平台骂“白宫是想让我们冬天连卫生纸都买不起?” 更扎心的是美国本土的农场主。他们的大豆、玉米80%要靠中国船舶运到亚洲市场,现在中国船去美国装货要被征税,船公司只能把费用加给农场主——之前运一船大豆收8万美元运费,现在直接涨到12万。艾奥瓦州的农场主约翰最近愁得睡不着,他仓库里堆了5000吨大豆,原本跟中国买家谈好的价格,现在因为运费涨了,对方说“要么降价,要么找别的船”,他算了算,降价就等于白干,找其他国家的船,要么没舱位,要么运费更贵,简直是左右为难。 美国总喊着“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可这操作根本是拆自己的台。全球航运链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建造的船舶占全球新船订单的60%,美国港口每天靠泊的货轮里,三成是中国运营的。现在搞额外收费,不仅中国船受影响,连租中国船的日本丰田、德国西门子都得跟着加钱,这些外企又会把成本转嫁给美国经销商,最后还是美国消费者掏腰包——这套路跟2018年一模一样,可美国愣是没吸取教训。 国际航运协会早跳出来反对了,说“这种单边制裁会让全球航运成本涨15%,还会打乱原本稳定的航线”。中国这边也没慌,交通运输部已经表态会“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中远、招商局这些企业已经开始加开中欧陆海快线,把原本运美国的货物,转道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再分销到欧洲,反而拓展了新市场。 说到底,美国这招就是“损人不利己”。2018年的关税没打垮中国,反而让自己通胀高企;这次拿海运开刀,照样会反噬自己的经济。全球供应链不是美国的“后花园”,想靠制裁卡别人脖子,最后只会把自己的手卡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卧龙
对等或加码反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