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马英九在公开场合喊出“大陆若动武,台湾绝不投降”,声势不小。就在同一时间,解放军东部战区出动58架次军机绕台,空中压境。台军频频高调秀“抵抗”决心,但装备、兵力、后勤到底支撑得起这个口号吗? 这番强硬表态,与解放军实战级别的军事威慑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像是一场在悬崖边缘的呐喊,其回声能否转化为真正的实力,着实令人怀疑。 马英九的这番话,出自一位曾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地区领导人之口,本身就充满了复杂的信号。他所在的国民党,长期以来主张与大陆保持沟通,避免冲突。 此刻他抛出“绝不投降”的论调,或许是为了在岛内政治光谱上抢占一个强硬位置,回应一部分民众的焦虑情绪。但口号终究是口号,当解放军的战机编队常态化地越过所谓“海峡中线”,形成围岛进逼之势时,台湾需要面对的,是冰冷而残酷的军事现实。 台军的家底,真的撑得起这个口号吗?先看兵力。台军总兵力约在16.5万到21万之间,这点兵力在解放军面前本就差距悬殊。更致命的是,这支队伍正在“失血”。 根据台湾“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揭仲的分析,台军志愿役士兵流失情况十分严重,预计到2026年将减少近七千人,相当于两个联兵旅的规模。 更值得警惕的是,空军资深飞行员退役人数逐年攀升,这些培养成本高昂的“空中精英”正在用脚投票。岛内舆论普遍认为,民进党当局导致两岸关系紧张,让年轻人“不知为何而战,不知为谁而战”,自然不愿用自己的黄金年华去当“台独”的炮灰。 兵力之外,装备与后勤更是台军的“阿喀琉斯之踵”。台军的装备构成,堪称一个“万国牌”博物馆,既有美制的F-16V、老旧的基德级驱逐舰,也有法国的幻影2000,还有自产的“经国号”战机和争议不断的“海鲲号”潜艇。 这些装备中,许多早已落后于时代,比如陆军仍以M60A3这种二代坦克为主力。而那些被吹捧为“王牌”的武器,实战效果也存疑。例如,台军部署的“雄三增程型反舰导弹”,号称射程400公里,但军事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固定发射车在战时就是活靶子,解放军的远程火力能在几分钟内将其摧毁。 更何况,台军高层私下承认,这些导弹的部署位置早已被大陆的卫星盯得死死的。巨额的防务预算,大多花在了武器采购上,后续的维护、训练和后勤保障资金却严重不足,导致“有装备无战力”的尴尬局面。 面对压倒性的军事差距,台军的战略也在悄然改变。从过去幻想的“滩头决战”,到现在越来越多地进行城市防御作战演练,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奈的退守。 今年的“汉光”演习,首次模拟了滩头失守后依托城镇进行巷战的情况。这种转变,恰恰说明台军已经认识到,在正面战场上无法抵挡解放军的攻势。 然而,城市战意味着更大的伤亡和更惨烈的破坏,这对于地狭人稠的台湾而言,后果不堪设想。更讽刺的是,前线部队的士气似乎并不像政客们喊出的口号那般响亮。 有金门驻军将领私下放话:“真打起来,我们躲山洞或起义投诚。”这种“未战先溃”的心态,比任何武器装备的落后都更加致命。 当马英九的“绝不投降”言犹在耳,解放军的军机却在台湾上空划出越来越密集的航迹。当台军把宝押在外部势力的“挺台”言论和几件新式武器上时,却忽视了自身兵源的枯竭、装备的短板和士气的涣散。这种口号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究竟会把台湾带向何方? 是靠着虚张声势的强硬姿态,侥幸维持一种脆弱的和平,还是在误判形势的豪赌中,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恐怕是每一个关心台海局势的人,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朱立伦出来表态了!朱立伦在一次演讲中对台湾省人民表示,他们每一个台湾人,都要记得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