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1个摩步旅包围乌军1个连,打到最后一间屋子。俄军打仗太狡猾,又不计成本。1个摩步旅打1个村子,1个摩步旅直接灌入村子,搜索清缴190多栋房屋。 俄军为拿下这里,直接掏出了东部军区第5集团军的第394摩步团和第60摩步旅,两个单位合兵一处,凑出近乎一个摩步旅的兵力专攻这个小村子。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肃清驻守在此的乌军一个连。 俄军这次打法透着股“不讲理”的狠劲,没有搞常规的外围包围再逐步压缩,而是直接把大部队灌入村子内部。190多栋房屋成了逐个清缴的目标,每一栋都可能藏着乌军士兵,每一条街道都得反复探查。 战斗打响前的侦察阶段就出了个狠角色,一名俄军士兵在无人机支援下,单枪匹马干掉了6名乌军。这不是运气,而是俄军这次战术的缩影——侦察无人机成了地面小分队的“天眼”。 那些盘旋在村子上空的无人机,把乌军的火力点、隐蔽位置看得一清二楚。地面士兵跟着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调整路线,专找乌军防守的薄弱环节钻,原本可能拖很久的巷战节奏被大大加快。 乌军虽然人少,但也没打算轻易放弃。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在房屋里打游击,时不时从窗户或院墙后打冷枪,给俄军造成不少麻烦。可俄军的兵力优势实在太大,一栋楼一栋楼地搜,一间屋一间屋地清,慢慢把乌军的活动空间挤没。 有栋两层的民房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乌军在二楼架起机枪,压制住街道入口,俄军几次冲锋都被打了回来。后来俄军调来了反坦克火箭筒,对着二楼窗户轰了两发,趁着烟尘冲进去才把里面的乌军解决。 这样的拉锯在村子里反复上演,每前进几米都得付出代价。俄军也不计较一城一地的暂时得失,靠着人多和装备优势跟乌军耗。他们把村子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支小分队负责,互相支援着向前推进。 乌军的装甲车和皮卡车原本是机动支援的主力,可在巷战里根本施展不开。俄军的反坦克小组借着房屋掩护,瞅准机会就给乌军车辆来一下。打了没几天,乌军的4辆装甲车和15辆皮卡车就全被摧毁在村子里。 没有了机动装备,乌军的补给和增援也断了线。被困在村子里的士兵只能靠着随身携带的弹药和干粮坚持,越打越被动。俄军则借着无人机的侦察,把乌军试图突围的路线都堵得严严实实。 有一次乌军趁着夜色想从村子西侧的麦田突围,结果刚跑出村口就被无人机发现。俄军立刻调集迫击炮轰击,麦田里炸开一片火光,突围的乌军要么被打死,要么只能退回村子里继续死守。 战斗打了将近一个星期,村子里的房屋大多成了断壁残垣。乌军那个连的士兵伤亡殆尽,剩下的也失去了抵抗能力。俄军最终完全控制了新格里戈罗夫卡村,把这个扎波罗热州的关键据点攥在了手里。 这场仗下来,俄军虽然投入兵力多,但靠着无人机侦察战术和步步为营的清缴方式,没吃太大亏就拿下了目标。乌军则因为兵力悬殊和缺乏有效支援,明明守着易守难攻的巷战地形,最后还是没能挡住俄军的攻势。 现在再看新格里戈罗夫卡村,断墙上还留着密密麻麻的弹孔,被摧毁的车辆残骸歪歪扭扭地停在路边。这场看似“以多欺少”的战斗,其实藏着俄军对巷战战术的精准运用,也暴露了乌军在小规模据点防守上的短板。 对于俄军来说,拿下这个村子不光是控制了一个据点,更打通了向周边区域推进的通道。而乌军失去这里后,扎波罗热州的防线又多了一个缺口,后续想要再夺回来,恐怕得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场战斗也让外界看到,现代巷战里无人机的作用越来越关键。它不光能侦察敌情,还能引导地面部队进攻,大大降低了士兵的伤亡风险。俄军这次把无人机和地面小分队配合得这么默契,也给其他国家的巷战战术提供了一个参考案例。 不过话又说回来,新格里戈罗夫卡村这么小的地方,俄军投入这么多兵力打了一个星期,也能看出俄乌战场的胶着程度。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双方都得拼尽全力去争夺,毕竟每一个据点的得失,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场的局势。
乌克兰东部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红军城以北至多布罗皮利亚的突出部区域,俄军
【8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