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美国法官宣布 10月15日,美国罗德岛联邦法官威廉·史密斯宣布,特朗普政府又把救灾钱和抓移民捆在一起,直接踩了9月24日刚划的红线,被判违法。 特朗普政府最新推出的"基建安全捆绑计划"要求,各州申请联邦救灾款必须满足两项移民政策:一是允许国土安全部接入州级执法数据库,二是承诺配合"快速遣返"行动。 更值得警惕的是资金流转路径。根据起诉书披露,交通部下属的联邦公路管理局设立"特别安全基金",将本该用于修复垮塌桥梁的款项,转而采购边境监控设备。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直接违反了《斯塔福德灾害救助和紧急援助法》中"专款专用"的条款。 9月24日,联邦法院刚判决特朗普政府不得将国防部建设资金转用于边境墙。但白宫法律团队很快找到新漏洞:通过行政命令将部分民政职能划归"国家安全紧急状态"范畴。这种操作手法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利用了《国土安全法》中关于"基础设施韧性"的模糊条款。 起诉书揭示的关键证据是一份国土安全部内部备忘录,其中明确写道:"各州对救灾资金的依赖程度,与它们接受移民监管要求的意愿呈正相关。"这种将民生需求作为政策杠杆的做法,突破了美国联邦制的传统边界。 参与联合起诉的20个州构成耐人寻味的地理拼图。从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到东北部的缅因州,这些"蓝色州"恰好勾勒出民主党在美国版图上的势力范围。 各州诉由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加州强调移民对农业劳动力的重要性,纽约州关注庇护城市政策的自治权,而科罗拉多州则聚焦山地救援队被要求配合移民执法的合理性。这种差异化的诉讼策略,反映出地方对联邦权力扩张的多维度抵抗。 这场诉讼的本质是联邦制危机。特朗普政府援引《宪法》中的"最高条款",主张联邦移民法优先于州法。但原告各州则引用第十修正案,强调未授予联邦的权力由各州保留。这种根本性分歧,让人联想到1832年"拒行联邦法危机"时的宪政困境。 更棘手的是三权分立难题,司法部坚持认为法院不应干预政策裁量权,但原告方引用2012年"亚利桑那诉美国案"的判例,强调联邦权力不能无限扩张。这种僵局可能迫使最高法院再次介入,而当前保守派占多数的局面使结果充满变数。 国土安全部2025财年预算显示,"边境安全技术项目"资金激增300%,其中大部分被用于采购军用级监控设备。 这些由雷神公司生产的"虚拟边境墙"系统,每英里造价高达2500万美元,资金来源正是从基建项目转移的款项。 更隐蔽的是人员调配。海关与边境保护局近期招募了200名退役无人机操作员,这些人员的薪资竟然从交通部的智能交通系统预算中支出。这种人员经费的挪用,暴露出政策捆绑已深入到操作层面。 1994年克林顿政府曾尝试将高速公路资金与限速法案捆绑,但被最高法院以"不相关条款"原则否决。2012年奥巴马医改案中强制各州扩大医疗补助的条款,也被判决违宪。这些判例都确立了一个原则:联邦不能利用财政优势胁迫各州放弃自治权。 但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更为激进。它不再是通过国会立法,而是通过行政机构的具体拨款流程来实现政策捆绑。这种"精细化操作"使得司法监督更加困难,也更能规避公众关注。 国土安全部正在将边境执法模式向内陆延伸。其新推行的"快速遣返"计划,要求地方警局配备生物识别设备,这些设备的价格堪比军用雷达。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设备的采购被包装成"应急通信设备",从而获得本应用于灾后通信重建的资金。 这种军事化趋势还体现在人员培训上,边境巡逻队正在向地方执法部门推广"战术性移民执法"课程,其训练内容源自陆军步兵教程。这种跨界培训的经费,竟来自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的培训预算。 更直接的影响在双边关系。墨西哥政府已暂停与美国的部分救灾合作,拒绝共享飓风预警数据。这种反制措施可能使美墨边境的灾害应对能力下降。 特朗普选择在此时强化移民议题,显然是为2026年中期选举布局。但风险在于,受灾地区的选民可能反弹。2024年大选数据显示,飓风频发的佛罗里达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有12%的共和党选民因救灾问题转投第三方候选人。 民主党则面临策略困境。若过度强调移民权利,可能流失中间选民;但若妥协,又将失去进步派支持。这种两难处境,使移民议题成为选举中的"第三轨道"。 当20个州的总检察长联合站在原告席上时,这已不是简单的政策争议,而是联邦制根基的动摇。特朗普政府将救灾款与移民政策捆绑的尝试,短期看是选举策略,长期看却可能重塑联邦与地方的关系。 但历史表明,任何试图用资金要挟打破权力平衡的做法,最终都会引发更强烈的制度反弹。在这场宪法博弈中,真正的输家可能是美国民众对政府的基本信任。 信息来源:美法官再次裁定:特朗普政府将移民执法与拨款挂钩违反法院命令 2025-10-15 07:42·北青网
认识一个印度朋友,和他聊了聊,他说,我们的人不会移民来中国的!印度朋友这话一
【27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