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湖南省委副书记家中被盗,窃贼只带走了4000元现金和两条香烟,警方的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0-15 19:49:41

1990年,湖南省委副书记家中被盗,窃贼只带走了4000元现金和两条香烟,警方的调查结果让人难以置信!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那样一个年代,4000块钱对普通百姓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对于一位省部级干部,却显得意外地“寒碜”,不少人议论开来,不明白为何郑培民家会这么简朴,事实上,这并不是郑培民偶尔为之,而是他一贯的生活态度,无论职位如何变动,他始终把简朴当作习惯,这种作风不仅体现在生活中,还深深影响了家人,郑培民的妻子一辈子在图书馆做普通职员,儿子女儿也没有什么特殊待遇,全家生活全靠他一份工资维持。   郑培民的清廉为人其实早已在湖南官员中传开,他从不收礼,不接受宴请,哪怕是老同学登门拜访,也拒绝一切不合规矩的馈赠,有人觉得他“太死板”,放着现成的好处却不捞,实在想不通,但在他看来,当干部就该有底线,面对各种诱惑,他总是冷静地坚持原则,不让家庭沾一点不正当的利益,每次有同事或朋友想走后门,他都一一回绝,日子过得干净清白。   工作中,郑培民的“实在劲儿”同样出了名,1990年,他调任湘西州委书记,湘西的贫困状况让他揪心,刚到任的时候,他顾不上休息,跟着村干部跑到田间地头,实地观察土地和庄稼,当地土地贫瘠,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的老人和孩子靠着传统耕作勉强度日,郑培民很快发现,村民们对科学种田一窍不通,甚至还迷信求神拜佛,希望老天爷能赐他们好收成。   郑培民没有批评谁,而是默默联系农业专家,从外地引进高产玉米种子,手把手教村民用地膜保墒、科学施肥,他知道,只有实打实地帮大家提高产量,才能让他们相信科学,刚开始,村里人还有些犹豫,但等到秋收时节,看到粮食堆成了小山,大家的顾虑立刻烟消云散,玉米产量翻番,家家户户的粮袋子鼓了起来,村民们开始主动跟着郑培民学技术,湘西渐渐摘掉了“穷帽子”。   除了种地,郑培民还盯紧了水利和教育,他带头修水渠,抗旱防涝,解决了村民用水难的问题,看到孩子们上学条件艰苦,他四处奔波争取资金,为乡村学校盖新教室,改善师资力量,山区老师的工资太低,他就想办法给他们加补贴,慢慢地,湘西的面貌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孩子们能安心读书,村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   1992年,郑培民升任湖南省副省长,分管教育、体育、新闻等领域,但他并没有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是频繁下基层调研,他走进山区学校,看到教室破旧、学生赤脚上学的场景,心里不是滋味,回到省里,他立刻推动政策落实,优先解决贫困学生和教师待遇问题,确保孩子不因家境而辍学,体育方面,他推动建设训练基地,鼓励青少年积极锻炼身体,湖南的广播电视内容老旧,他也亲自跑到电视台调研,支持创新节目,推动媒体改革开放。   郑培民之所以能在湖南赢得百姓口碑,靠的不是花架子,而是扎扎实实的行动,他一身正气,生活节俭,对下级也没有官架子,每到一地,总是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吃饭住在最简陋的地方,他习惯自己掏腰包为村里修渠补缺,衣服也是旧了再旧,从不追求排场,就算家里被盗,他也没有大张旗鼓地安保升级,而是叮嘱警察多巡逻,保护整个小区的安全。   1998年湖南特大洪水,郑培民第一时间赶到抗洪前线,白天,他和群众一起抢修堤坝,夜里困了就在堤坝上眯一会儿,饿了就吃点干粮,村民们亲切地叫他“三民书记”,意思是他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事事为民,在他带领下,洪水得到了控制,灾区群众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大家私下都说,有这样的干部,抗大灾也不怕。   郑培民的妻子能力不差,完全可以借助丈夫的关系找份好工作,但他坚决反对家属搞特殊,妻子始终只是图书馆普通职员,孩子们也过着平凡日子,郑培民觉得,家风端正了,才能问心无愧,他留下的积蓄很少,身后只有几本账本、笔记和日记,有人问他图什么,他总是说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郑培民对工作的认真劲儿让身边人佩服,每份文件他都细细审阅,每次调研都追问到底,他不喜欢表面文章,遇到问题总是直奔现场,湖南的经济、文化、体育、新闻等领域都因他而发生了不少变化,许多年轻干部把他当榜样,学习他的敬业和清廉,每当有人想走捷径,他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规矩不能坏,底线不能破。   信息来源:(红网时刻——再忆郑培民:榜样的力量引领我们铿锵前行)    

0 阅读:189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