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蒋介石得知戴笠的儿子戴藏宜被枪毙,当即命令毛人凤把戴的后人接到台湾。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0-15 20:52:58

1953年,蒋介石得知戴笠的儿子戴藏宜被枪毙,当即命令毛人凤把戴的后人接到台湾。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戴笠出身浙江农村,小时候家境清贫,父亲早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年轻时,他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凭着聪明和灵巧的性格,考进了黄埔军校,毕业后,他成为蒋介石身边的心腹,参与组建情报组织,戴笠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善于揣摩上意,很快就在情报系统中崭露头角。   蒋介石欣赏戴笠的办事能力,让他组建军统局,专门负责情报和特务活动,戴笠手下聚集了大批特工,业务覆盖各地,军统势力逐渐膨胀,甚至渗透到海军和警察系统,这种扩张令蒋介石感到不安,他开始想方设法削弱戴笠的权力。   为此,蒋介石把亲信毛人凤等人安插进军统局,试图分担权力,但戴笠强硬应对,牢牢把控实权,不让外来势力插手,两人表面上合作,私下却暗流涌动,各自盘算,蒋介石与戴笠的关系逐渐由互相倚重,转为提防与拉锯。   1946年,戴笠乘坐的飞机坠毁,随行人员悉数遇难,戴笠的死让蒋介石既感叹失去一名得力助手,也暗自松了口气,军统随后被改为保密局,戴笠一手打造的特务网络分崩离析,家族也失去了靠山,历史的转折点,往往来得突然。   戴笠一生只有一个儿子戴藏宜,这个独生子在家中被宠爱长大,从小不爱念书,性格顽劣,戴笠虽在外奔波,却定期寄钱回家,供戴藏宜吃穿无忧,后来,戴藏宜被接到上海读书,但基础薄弱,大学没毕业便回家帮忙,父亲安排他进军统,授予少将军衔,期望他能有所作为。   戴藏宜仗着父亲的势力,在家乡横行,做了不少坏事,抗战期间,他曾协助军统肃清异己,沾染了无辜人命,戴笠对儿子的溺爱,埋下了祸根,戴笠去世后,戴藏宜失去庇护,面对清算无力回天,1949年,杭州解放,戴藏宜携妻儿逃亡,途中数次被捕,仍试图脱身。   最终,1951年初,戴藏宜被判处枪决,罪名包括迫害百姓和多次逃脱,至此,戴笠家族在大陆的势力彻底瓦解,戴藏宜的死讯传到台湾,蒋介石随即下令,安排人手接应戴藏宜的遗孀郑锡英和孩子,蒋介石此举既出于对戴笠旧情的念及,更是政治需要,意在安抚旧部,稳住军心。   郑锡英带着三个儿子和女儿,踏上逃亡之路,途中风险重重,他们不得不使用假身份证件,辗转前往广州,因为证件问题,二儿子戴以宏在途中被迫留在大陆,郑锡英只好带着另外两个孩子继续南下,母子三人最终经香港抵达台湾,成为蒋介石在台北官邸接见的对象。   那张著名的合影里,蒋介石搂着戴以昶,郑锡英和戴以宽站在两侧,照片成为宣传素材,表面看是对功臣家属的关怀,实则回应外界对戴笠之死的猜测,蒋介石用这种方式,展示宽厚形象,消除流言,巩固政权,毛人凤向蒋介石汇报任务完成,蒋介石点头认可,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在台湾,郑锡英获得了房子和生活费,专心照顾孩子,不再过问政治,戴以宽努力读书,考入台湾大学,之后赴美留学,取得学位,在企业工作、结婚生子,戴以昶也顺利完成学业,进入公司任职,家庭安稳,留在大陆的戴以宏,经历了辗转流离,最终回到家乡,与姐姐戴眉曼团聚。   戴眉曼被当地厨师收养,成年后在农场务工,多年后,郑锡英与分散在两岸的子女终于在台湾团聚,家人重逢,感慨颇多,时光流转,戴家后人有的在台湾安家,有的在大陆耕作,血脉却没有断绝,曾经的权势和风光,都成了过眼云烟。   信息来源:解密:军统巨头戴笠后代今何在?[组图] 环球网  

0 阅读:7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