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一天,孙健搬出了中南海,因为他已经主动辞去了一切职务。出人意料的是,

尔说娱乐 2025-10-17 12:48:35

1980年的一天,孙健搬出了中南海,因为他已经主动辞去了一切职务。出人意料的是,他的行李十分简单,只有一卷铺盖,这是由于他当时进京任职时没有携带家人,也没有什么贵重物品。 主要信源:(光明文摘——“文革”后销声匿迹的中央领导) 1980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孙健提着行李缓步走出中南海。 他的家当少得可怜,只有一卷捆得整整齐齐的铺盖。 这卷铺盖还是十五年前他初到北京时带来的,如今原封不动地跟着他离开。 当年进京任职时,他没有携带家人,也没有任何贵重物品,如今离开时依然如此轻装简从。 孙健的故事要从1951年天津的冬天说起。 那时他才十五岁,穿着单薄的棉袄走进内燃机厂大门。 翻砂车间里热浪扑面,年轻的孙健每天要搬运上百个沉重的砂箱,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但他从不叫苦,总是一声不响地完成最脏最累的活儿。 工友们发现,这个沉默寡言的小伙子虽然话不多,但做事特别靠谱。 凭着这股踏实劲儿,孙健从学徒一路成长为班组长、车间主任。 1958年春天,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随后被任命为厂党委书记。 此后的十多年里,他在工业管理系统里稳步成长。 1970年组织考察时,发现他家人还在河北农村过着苦日子,特意把他的妻儿接到天津,还给妻子在纺织厂安排了工作。 1973年冬天,孙健被任命为天津市市委书记。 新官上任,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双结实耐穿的胶鞋。 接下来一年里,他穿着这双鞋跑遍了全市近六百家工厂。 工人们经常看到这个穿着工装、满身油污的"书记",在车间里和大家一起检修机器。 有次在化工厂,他还亲自跳进池子里清理堵塞的管道。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75年。 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孙健和陈永贵一起被选为国务院副总理。 这个从工厂车间走出来的干部,一下子要承担管理全国经济工作的重任。 虽然压力很大,但他依然保持着工人本色。 赴任时他只带了一卷铺盖,把家人留在天津,独自住进中南海的宿舍。 担任副总理期间,孙健延续了深入基层的习惯。 他先调研了天津的工厂,接着按照周总理生前的指示,把调研范围扩大到全国。 长期超负荷工作让他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经常整夜失眠。 为了放松,他就在宿舍院子里开垦了一小块地,种上黄瓜、西红柿。 有时深夜开会回来,他还会打着手电筒给菜地浇水。 然而政治风云变幻莫测。 1978年秋天,正在东北调研的孙健突然接到通知,他被免去副总理职务,需要接受审查。 工作人员来接他时,妻子忧心忡忡地送到门口。 孙健反而安慰她说: "别担心,我没事。就像厂里检修机器一样,该检查就检查。" 审查结果证明孙健没有严重问题。他很快就被安排回天津机械厂工作。 重新穿上工装的孙健没有消沉,反而觉得卸下了重担。 1985年春天,厂里引进摩托车发动机生产线,指派他负责厂房建设。 他带着工友们奋战一年,按时保质完成了任务。 竣工那天,他站在新建的厂房前,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1997年冬天,六十一岁的孙健因肺癌在天津去世。 整理遗物时,家人发现他最重要的"财产"还是那卷用了大半辈子的铺盖。 他的人生就像坐过山车,从工人到副总理,又回到工人岗位。 但无论在什么位置,他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 用他自己的话说: "当工人时好好干活,当干部时好好办事,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对得起这份工作。" 这段起伏的人生经历,折射出那个特殊年代的社会变迁。 那卷跟随他大半生的铺盖,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朴素本色。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77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