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据极目新闻报道,中方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就美方提出要求中方停止购买俄石油一事作出回应。 林剑表示,中方与任何国家保持正常的贸易关系都是正当合法的,不受任何国家的胁迫和干涉,奉劝美方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栽赃别的国家,更不要搞单边霸凌,中方不吃这一套! 东部战区后勤部的采购清单显示,2025年上半年进口的俄罗斯原油中,有30%直接用于海军舰艇燃料供应。 这些ESPO混合原油硫含量仅0.62%,特别适合航母战斗群远洋航行。更关键的是运输安全——中俄原油管道完全陆路运输,规避了马六甲海峡的潜在风险。 北部战区空军基地的航煤供应更是高度依赖俄罗斯。苏霍伊战机的发动机设计基于俄标燃油,突然换用其他油源可能导致机械故障。这种装备适配性,使中俄能源合作带有军事同盟色彩。 美国财政部制裁清单暴露了战略误判。其锁定的"昆仑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结算通道,早在2024年就已完成去美元化改造。现在中俄石油贸易采用"人民币-卢布"直接兑换,汇率锚定黄金价格,完全绕开SWIFT系统。 更失算的是运输控制。美国海军曾计划在印度洋拦截运油船,但发现这些油轮全部悬挂中国国旗,且由中远海运特种运输队护航。根据国际法,公海拦截主权国家商船等同于宣战,这个险美国不敢冒。 更深远的是基础设施投资,中俄合资的"东方石油"公司正在泰舍特建设新炼厂,专门加工对中国出口的原油。这个项目由俄国家近卫军负责安保,可见其战略重要性。 国家能源局2025年战略储备数据显示,中国已建成90天消费量的石油储备体系,其中俄罗斯原油占储备总量的40%。 更重要的是多元化布局:中哈管道每天输送30万桶,中缅管道20万桶,海上运输则分散在波斯湾、西非等多条航线。 最让美国棘手的是新能源替代。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超11亿千瓦,每年替代石油消费量约1.2亿吨。这种能源结构转型,使中国在石油博弈中底气更足。 讽刺的是,美国第五舰队自身也依赖中东石油。巴林海军基地的舰船燃料有60%需要商业油轮补给,而这些油轮经常要经过中国控制的港口。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使美国难以实施极端制裁。 更尴尬的是盟友态度。日本虽然加入制裁阵营,但其石油储备仅够使用150天,远低于中国的210天。东京方面私下向北京保证,不会严格执行对俄油禁运,暴露了西方阵营的裂痕。 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央行建立的"能源结算走廊"已处理1200笔交易,累计金额达800亿美元。该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每笔交易生成时间仅3秒,且无法追踪。美国财政部官员承认,这是"史上最成功的去美元化实践"。 更厉害的是石油人民币定价,上海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易量已占全球21%,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正式采用人民币计价。这种定价权转移,比单纯贸易量更让美国担忧。 印度成为最大变量。尽管美国施压,但印度继续以折扣价购买俄油,2025年进口量翻番。新德里巧妙利用"中美竞争"格局,左右逢源获取利益。这种第三方态度,使美国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欧盟的困境更明显,虽然官方禁止俄油进口,但希腊、马耳他的油轮继续运输俄油到中国,只是中间经过印度转运洗单。这种"暗度陈仓"的做法,欧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中俄"海上联合-2025"军演期间,中国舰队直接在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基地加油。这种后勤互助,大幅提升了两军协同作战能力。更值得关注的是,俄方首次向中国开放了堪察加半岛的核潜艇基地加油设施。 太空合作更是能源合作延伸,中俄共享的遥感卫星数据,能实时监控全球油轮动向。这种情报共享,使两国在全球能源运输领域拥有信息优势。 中国从2012年伊朗石油禁运事件中吸取教训。当时被迫削减伊油进口后,立即启动"能源安全三重保障"战略:建立战略储备、拓展多元渠道、发展替代能源。这套组合拳如今应对俄罗斯方向游刃有余。 更深远的是苏联解体教训。俄罗斯深刻认识到,将能源命脉完全系于西方是危险的。现在"向东看"战略,正是基于这种历史反思。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推演显示,到2030年,中俄能源贸易额将达2000亿美元,形成全球最大能源联盟。这个联盟还将吸纳伊朗、委内瑞拉等美国制裁国,组成"反制裁能源圈"。 更根本的是技术突破。中国可控核聚变实验堆"EAST"已实现400秒长脉冲高参数运行。这项技术一旦商用,将彻底改写全球能源格局,使石油博弈失去意义。 当林剑说出"不吃这一套"时,他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能源安全体系。从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到哈萨克斯坦管道,从战略石油储备到新能源革命,中国已构建起令美国制裁失效的多维防御网。这场能源博弈的胜负,早在筹码落下前就已注定。 咱们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信息来源:特朗普称让中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中方回应 极目新闻2025-10-16 21:29
现在全网最骄傲的人,一定是印尼防长沙夫里。沙夫里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是宣布要买中
【14评论】【21点赞】
海阔天空
通俗的说就是你算个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