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的遭遇,说实话,真挺让人头疼。 现在电信诈骗越来越猖獗,运营商和有关部门一再加码措施,各种防骗手段也越来越严格。 其实,像李先生这样从境外回国,突然发现手机被停机的事,网上已经有不少人吐槽。 别说他自己了,很多人一听都觉得这事挺离谱。 但是把事情仔细一捋,其实也能理解为什么运营商要这么干,不过对普通人来说,真的是有点“意外惊喜”。 李先生这次是在尼泊尔出差,待了快一个月。 回国那天,一下飞机手机就没信号。 他以为是欠费,赶紧给手机充了200块。 结果发现,充完钱手机还是没信号。 他慌了,借别人手机打移动客服,才知道自己的号码因为“境外高风险”,被系统直接给关停了。 这种“保护性关停”其实就是运营商为防止电信诈骗,自动把账号给锁上了。 说白了,就是怕你的手机在国外被不法分子盗用,然后用你的号码去搞诈骗、洗钱甚至别的违法行为。 其实,这两年关于防电信诈骗的新闻层出不穷。 我国公安机关和工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各大运营商加强风险监测,尤其是对境外长期使用、设备更换频繁、出现异常登录的号码,直接启动一刀切的“保护性关停”。 这种力度说实话,世界范围内都算是比较猛的。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措施。 但我国因为诈骗案高发,措施会更严一点。 但像李先生这样普通人,其实真的挺无辜。 他在尼泊尔用自己的手机,不是搞什么非法操作,也没换卡、没刷机,就是正常用,结果就因为在外待时间长,系统给他“判了死刑”,手机一关,啥都干不了。 最尴尬的是,人在国内机场,身无分文,所有支付工具都绑定着手机号,一下子全断了。 银行卡转账要验证码,微信、支付宝、健康码啥的全都瘫痪。 那种感觉,真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 归根结底,“保护性关停”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要多考虑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 像李先生这样,出差归来却被系统判定为“高风险”,手机一停,啥都干不了,这种事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前预警、临时解锁等方式解决。 只要把好关口,又能保护用户财产安全,还能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需求,这才算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最后这事也提醒大家,出国前最好和运营商报备一下,尤其是长期在外的朋友,免得回国第一时间就被系统关停。 现在运营商也在不断完善服务流程,未来会不会有更智能的风控方法,目前还没有定论。 不过不管怎么说,像李先生这样因为新规被误伤的事,确实需要引起重视。 毕竟手机现在早就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而是我们生活的“命门”。 运营商和相关部门既要防住诈骗,也得防止普通人被无辜“误伤”,这才是最理想的局面。 参考:深圳新闻网——男子从尼泊尔回国手机遭“保护性关停”,中国移动致歉
既然你选择了iPhone,那你就要接受iPhone的缺点,它没有办法像国产手机一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