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高平陵之变,不少人会疑惑:为啥当时那么多人支持司马懿?难道他们看不出司马懿是 “奸臣” 吗?其实放在当时的语境里,答案很直白 —— 在大多数人眼中,曹爽才是祸乱朝堂的奸臣,而司马懿,是妥妥的忠臣标杆。 若站在司马懿同事的视角,这事就更清晰了。司马懿是什么人?从曹操时期就效力曹魏,历经曹丕、曹睿两朝,到曹芳这儿已是四朝元老。计除孟达、三拒诸葛亮、平定辽东,哪一桩不是护佑曹魏的硬功?在满朝老臣眼里,他就是 “国之柱石”,没人会把他和 “奸臣” 联系起来。 再看曹爽,他能和司马懿同为辅政大臣,靠的基本是父亲曹真的余荫,自己没立过半点像样的军功。可他刚掌权就飘了:239 年曹睿刚去世,就用 “明升暗降” 的手段,把司马懿从掌兵权的太尉抬成无实权的太傅,悄悄夺了军权。这操作让老臣们寒了心,连曹操时期就立功、三朝都信任的蒋济,都被他夺走禁军统领权,换成自己的弟弟曹羲、曹训把控皇宫警卫,把禁军变成自家私兵。 生活上曹爽更是越界,衣食住行堪比皇帝,还把魏明帝留下的才人纳入府中,这在当时就是大逆不道。247 年他甚至软禁魏明帝的皇后郭太后,连小皇帝曹芳劝阻都没用,还当面羞辱皇帝,活脱脱一副专权乱政的模样。 更让朝臣不满的是曹爽的 “瞎折腾”:他想废除九品中正制、精简行政层级,看似改革,实则动了世家大族的根基 —— 当时做官全靠家世,他断了人家仕途,自然把掌权者全推到对立面;244 年为刷军功贸然伐蜀,却因准备不足、指挥无能导致魏军死伤惨重,败光了关中家底,彻底暴露了无才无德的本质。 反观司马懿,此前装病数年,连曹爽派去探病的李胜都被蒙骗,以为他行将就木。可暗地里,儿子司马师早用旧部关系,在洛阳安插了三千死忠老兵。249 年曹爽带皇帝去高平陵扫墓,司马懿瞬间 “病愈”,控制洛阳城门与武器库,还拉上郭太后、蒋济等老臣联名 “清君侧”,名义上是除曹爽这个奸臣,保曹魏江山。蒋济甚至写信劝曹爽交兵权保富贵,他是真心觉得在帮曹魏,压根没料到司马懿会杀曹爽三族,最后自己也活活气死。 其实当时支持司马懿的人,没一个能预知他后来会篡权。在他们看来,司马懿是被排挤的功臣,反击曹爽是护佑曹魏;而曹爽是乱政的国贼,除掉他是理所当然。司马懿的 “奸臣” 标签,是后来司马昭、司马炎篡权后才被钉上的,当时的人哪能预见未来? 毕竟在当时的权力规则里,曹爽若赢了,未必不会对司马懿下狠手,只不过他没那个能力。评价司马懿,不能只看后世名声,得回到当时的处境 —— 换做任何一个被排挤的老臣,面对曹爽这样的乱政者,恐怕都会选择反抗。 大家觉得,若站在当时朝臣的立场,你会支持司马懿吗?对 “司马懿是奸臣” 的评价,是否该结合历史背景看待?
高平陵之变:为何挺司马懿?
周东朗说历史
2025-10-18 19:59:57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