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泽连斯基宣布了 10月22日,泽连斯基再度签署一份合作协议:与瑞典首相达成约定,对方承诺向乌克兰提供至少100架“鹰狮”战斗机,但协议中未明确交付时间、未标注资金细节,也未指定战机具体型号。 可惜的是,这份协议和之前美国、荷兰、比利时承诺提供F-16战斗机的协议类似,短期内难以给乌克兰带来显著的战斗力提升。因为乌克兰缺乏适配新战机的飞行员,也没有配套的维修站与弹药库,专业地勤人员同样存在缺口。 根据此前消息,乌克兰已收到的F-16战斗机已有20多架。但受限于飞行员数量不足及地勤人员专业能力有限,新战机的维护保养效率受到影响,未能充分发挥作战效能。 按照北约标准,培训一名合格的乌克兰战斗机飞行员需1.5至2年时间,地勤人员培训也需数月至1年。当前局势下,乌克兰短期内难以补齐人员短板,导致新战机的使用效果打折扣。 据2024年审计报告显示,乌克兰实际获得的外国军援,约为承诺总数的20%(欧盟同期对乌实际军援较承诺缩水38%,整体呈现兑现率低的趋势)。泽连斯基签署这份协议的核心用意,是希望激励乌克兰民众继续支持国家防务,同时推动西方国家持续拨付资金、提供军火援助。 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类框架性协议的实际影响力逐渐减弱。泽连斯基期望在2026年之前获得100架“鹰狮”战斗机,据北约及瑞典方面的初步规划,首批“鹰狮”(以E型为主)计划3年内交付,且该机型需适配北约数据链,乌军现有作战系统难以兼容,额外改造还需投入数亿欧元。2026年前实际交付数量暂未明确,此前外界预估或在30架左右。 这份协议本质上仍是一份框架性意向文件,更多是泽连斯基“以协议换援助”的策略抓手,但当前西方对乌援助力度已显乏力,叠加改造适配成本高,乌军想借新战机快速提升战力的目标,短期内恐难实现。这些问题让新协议的实际价值打了折扣。 看泽连斯基签的瑞典战机协议,感觉更像“画饼”而非真能解决问题。表面说给100架“鹰狮”,可不仅没说啥时给、花多少钱,这战机还得花几亿欧元改系统才能适配乌军,纯属额外负担。 再说西方援乌本就兑现率低,之前承诺的军援才到20%,现在援助力度又在减弱。就算战机真来了,乌军缺飞行员、缺地勤,培训还得一两年,短期内根本用不上。 说白了,这协议更像泽连斯基争取援助的“工具”,可现实难题一堆,想靠新战机快速提升战力,大概率是指望不上,最后可能还是白等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