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外交部长埃琳娜·瓦尔托宁于2025年10月20日在卢森堡参加欧盟外长会议时说:“泽连斯基不需要西方(川普)的帮助来投降,相反,他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帮助,来保护我们珍视的东西——自由和人民的自由选择。” 瓦尔托宁在会议上强调的第一个点就是,现在不少西方国家对援助乌克兰已经有点“累了”,这种情绪还在慢慢扩散。她觉得,中东那边出事之后,有些西方国家把注意力和资源都从乌克兰抽走了,可这种做法其实会动摇欧洲安全的根本。 欧盟最新的数字显示,2025年上半年给乌克兰的援助比去年同期少了18%,而这段时间俄罗斯靠着“影子船队”躲开石油限价令的操作越来越大胆,光在波罗的海就查到了200多艘违规的油轮,对这一片的环境都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更让人担心的是,美国国内的政治变化正在影响对乌克兰的政策。特朗普政府最近提了个“和平计划”,里面竟然要求乌克兰把顿巴斯地区让出来,还得把现在的战线固定下来,这在瓦尔托宁看来就是公然破坏国际法。 她特意强调,乌克兰宪法里明明白白写着不能让任何领土,泽连斯基政府也好几次拒绝过这种提议,欧盟必须站在乌克兰这边,不能再走“绥靖政策”的老路。 作为刚加入北约的国家,芬兰在支持乌克兰这件事上一直很坚决。2025年3月的时候,芬兰就宣布给乌克兰2亿欧元的军事援助,里面有反坦克导弹、无人机还有电子战设备这些实用装备。 到了10月16日,芬兰又跟瑞典、捷克等国一起宣布,未来两年要拿出超过80亿美元的安全援助,重点帮乌克兰搞无人机生产和升级防空系统。 在制裁俄罗斯方面,芬兰在欧盟里算是走在前面的。2025年5月,芬兰推动欧盟启动了第18轮对俄制裁,重点盯着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和金融机构打。 10月24日欧盟通过的第19轮制裁,第一次禁止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入欧洲市场,还把原油价格上限降到了每桶47.6美元,这里面芬兰起到了关键的协调作用。 瓦尔托宁在会议上还特意提了一嘴,芬兰已经联合波罗的海国家搞了个“无人机防御联盟”,就是为了拦着俄罗斯无人机侵犯欧盟领空。 不过就算有芬兰这些国家在前面推,欧盟内部在援助乌克兰的问题上还是吵得厉害。 最突出的就是怎么用那些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欧盟委员会提了个“赔偿贷款”计划,结果因为比利时、匈牙利这些国家反对就卡住了,这些国家担心这么做会惹上法律麻烦和金融风险。 到2025年10月的时候,欧盟只批了350亿欧元的宏观金融援助,而且实际到账的还不到40%。 为了打破这个僵局,瓦尔托宁提议搞个“风险共担”机制,意思就是一旦法院裁定俄罗斯那些资产该还回来,所有欧盟成员国一起承担责任。她还建议把俄罗斯资产产生的收益直接拿去给乌克兰搞重建,别弄成贷款的形式,这样能减轻乌克兰的债务压力。 在安全保障这块,芬兰还主张搞“欧洲安全监护机制”,让欧盟直接给乌克兰提供长期的军事保护,这个方案得到了波兰、立陶宛等国的支持。 面对西方援助不稳定的情况,乌克兰自己也在使劲增强防御能力。2025年7月的罗马重建会议上,乌克兰跟欧盟签了200多项协议,涉及的金额超过100亿欧元,其中芬兰还承诺专门设3亿欧元的基金,帮着乌克兰搞国防工业。 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也打了些漂亮仗,9月份用无人机袭击俄罗斯黑海舰队,让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少了20%,10月份的“蛛网行动”更是把俄罗斯境内6个战略机场都炸得够呛。 可就算这样,乌克兰的处境还是挺难的。根据乌克兰国防部的数据,他们军队每天要花1.72亿美元,2026年的国防预算还差1200亿美元。 另外,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搞的“夏季攻势”虽然没打下来关键地方,但还是控制着乌克兰东部的大部分领土,眼看冬天要来了,双方的消耗战可能会更惨烈。 瓦尔托宁说的这些话,其实点出了现在国际秩序里的深层矛盾:一边是俄罗斯想靠武力重新划定势力范围,另一边是西方阵营在坚守价值观和考虑现实利益之间纠结。 芬兰这么做,不光是支持乌克兰,更是在捍卫“靠规则说话的国际秩序”。就像瓦尔托宁在会议结束时说的:“要是咱们现在退一步,说不定明天俄罗斯的坦克就开到华沙或者柏林街头了。” 这场战争的结果会深深影响欧洲的未来。要是乌克兰输了,欧盟的威慑力就彻底没了,俄罗斯的扩张野心只会更大;反过来,如果西方能抱成一团,乌克兰打赢了,那就能成为民主制度对抗威权主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