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当年为什么拒绝工业化?满清政府当年有个死穴,始终无法解决:中国强大了,那就代表汉人强大了。汉人强大了,那满清何去何从?你还不能说满清统治者的想法错了,事实证明,恰恰就是清末新政造成的汉人力量崛起,最终埋葬了满清王朝。 满清入关以后,最害怕的就是汉人团结起来造反。为了坐稳江山,他们搞了一套“防汉如防贼”的政策。军队里也是一样,八旗子弟就算啥也不会,也能当将军,而汉人将领就算立下天大的功劳,也得时刻小心被猜忌。这种制度下,汉人根本没有上升通道,只能老老实实当顺民。 到了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时候,满清统治者才发现自己的那点家底根本不够看。于是,他们搞起了洋务运动,想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增强国力。 可是,洋务运动的结果却让满清统治者大跌眼镜。因为搞洋务需要钱,需要人,而这些资源都掌握在汉人手里。到了后来,朝廷里的重要决策都得听他们的意见,满人反而成了摆设。 满清统治者一看不对劲,赶紧刹车。他们开始限制汉人的权力,比如把汉阳铁厂收归国有,把北洋水师的指挥权交给满人。可是,这时候的汉人已经尝到了权力的甜头,哪里肯轻易放手?于是,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 到了20世纪初,满清统治者终于意识到,再不变革就真的要完蛋了。于是,他们搞起了清末新政,想通过改革来挽救自己的统治。 可是,这时候的改革已经太晚了。因为清末新政的很多措施,比如废科举、办新式学堂、编练新军,都在客观上增强了汉人的力量。比如,新式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接受了西方的思想,他们不再把满清统治者当回事。新军里的士兵,也大多是汉人,他们对满清统治者的忠诚度也不高。 更要命的是,清末新政还加剧了满汉之间的经济矛盾。为了办新政,满清统治者不得不增加税收,而这些税收大多落在了汉人头上。比如,清政府为了修铁路,向民间大量借款,结果铁路没修成,钱却被贪污了。汉人老百姓本来就对满清统治者不满,这下子更是火上浇油。 终于,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了。这场起义就像一根导火索,一下子点燃了全国各地的反清怒火。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满清王朝就土崩瓦解了。而这一切,其实早在满清统治者拒绝工业化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们害怕汉人强大,结果却因为拒绝工业化,让汉人变得更加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