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称! 欧盟又要和东方大国干吗? 10月2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柏林会议上批评某个“东方大国”10月9日实施的新稀土管控措施,称其“影响”欧洲汽车、芯片和航空航天产业,“我们有应对的准备”。 并表示欧盟“将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包括《反胁迫工具法案》。 欧盟98%的稀土都是从某个“东方大国”进口的,如果对方真的实施什么“反制”措施,最受损的恐怕还是欧洲自己,尤其是在当前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 冯德莱恩这番话不排除有“内部选举”的因素,G7内部也存在一定分歧,比如,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美国都在“捂”经济数据,面临各自的经济问题,未必会在这个问题上“一致对抗”某个“东方大国”。 说到稀土管控,有很多人认为这项新措施“稀稀松松”,甚至比老办法“好”很多,因为新办法只管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老办法是一刀切。 只是,在冯德莱恩等欧盟高官看来,某个“东方大国”的新管控措施与老办法有本质区别吗?某个“东方大国”的理由难道不合理吗? 于是,就出现了冯德莱恩等高官的强硬表态。这种强硬表态也可以理解为虚张声势,因为谁都知道,真正对抗下去,结果都是双输。 而且,大国一向奉行“和而不同”的原则,不会因为某些国家的不屑一顾而“一刀切”。 此外,欧盟在技术自主方面的努力也在加速进行。近期发布的《欧洲半导体法案》显示,欧盟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投资300亿欧元以增强自身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竞争力。这表明,欧盟意识到依赖外部资源的风险,并开始积极寻求多元化的供应链。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只会导致更大的市场波动与不稳定。 通过合作与对话来解决分歧,将是更为可行且长远的策略。美国稀土战略 美国稀土订单 欧盟曝光 欧盟 中国欧盟谈判 欧洲稀土 中欧稀土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