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曝光的“大黑鱼”照片,第一观感很直接:核潜艇的艇体线条也太顺了,指挥塔围壳外形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26 14:10:00

新曝光的“大黑鱼”照片,第一观感很直接:核潜艇的艇体线条也太顺了,指挥塔围壳外形,以及填角的处理,相当完美。以前看到潜艇总觉得带着点“工业粗粝感”。新“大黑鱼”那种浑然一体的流线型,外形的流畅度,已经不输俄罗斯885M“亚森”级了,一看就是深谙流体力学的美。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外形好看点吗?这话可真就外行了,潜艇的外形从来不是为了好看,每一处线条的改动都藏着实打实的技术突破,直接关系到水下的隐蔽性和战斗力。   就说这个最显眼的指挥塔围壳,093B的围壳跟老款比变化特别大。它的围壳高度明显降低,后缘也不再是以前的垂直设计,改成了倾斜的造型,前缘和艇体连接的地方还做了圆润的填角处理。   别小看这个填角,以前潜艇的指挥塔围壳和艇身连接处是硬邦邦的直角,水下航行时这里会产生大量涡流,不仅增加航行阻力、浪费动力,还会发出不小的水动力噪声,这对要偷偷摸摸的潜艇来说可是致命的。   现在加了这个填角,就像给直角加了个平滑的过渡,涡流被大大削弱了,阻力小了航速自然更稳定,噪音也跟着降了一大截,这可是提升隐蔽性的关键一步。   更有意思的是,093B还取消了指挥塔围壳上的舷窗,以前咱们的潜艇受苏联设计影响,都保留着舷窗方便水面操作,可咱们海军活动的温带、亚热带海域海况相对平稳,水面操舵室本来就用得少,取消舷窗既能减轻结构重量,又能让围壳造型更流畅,还能增强结构强度,真是一举多得的好设计。   除了指挥塔围壳,整个艇体的流畅度也特别让人惊艳。这种浑然一体的流线型可不是随便敲敲打打就能改出来的,这背后其实是咱们造船工业的全面升级。   以前潜艇艇体分段对接的时候,难免会有肉眼能看到的接缝,线条自然就不够顺滑。现在中船重工用上了数字孪生技术和3.2万吨级的重型工业机器人,还有先进的船舶激光焊接系统,光是核心工艺突破就有127项。   这么一来,艇体分段对接精度能控制在±0.05毫米,比头发丝还细,焊接的接缝也平整光滑,以前那种“粗粝感”自然就没了。   而且艇体用的是高强度钛合金材料,这种材料既能承受更大的水下压力,让潜艇潜得更深,又能支撑更复杂的流线型设计,不用再为了保证结构强度而牺牲外形优化。   这种制造工艺的提升,可比单纯改个造型有分量多了,这说明咱们已经彻底掌握了大型核潜艇的高精度建造技术。   外形优化说到底还是为了提升战斗力,093B最核心的提升就体现在静音性能和火力配置上。潜艇在水下能不能活下来,全看能不能“藏得住”,说白了就是噪音控制水平怎么样。   除了外形优化带来的降噪效果,093B还用上了泵喷推进器,取代了传统的螺旋桨。   传统螺旋桨转动的时候容易产生空泡,空泡破裂会发出巨大的噪音,而泵喷推进器通过导管和定子叶片的特殊设计,能有效抑制空泡产生,再配上七叶大倾斜螺旋桨的精密加工,让它的噪音水平比上一代降低了15分贝以上,大概只有95分贝,已经接近海洋背景噪音了。   这到底是啥概念呢?就好比在嘈杂的菜市场里,093B说话的声音跟周围环境音差不多,敌方的声呐想精准抓到它的位置,那可太难了。再加上先进的SJG-311大型声呐阵列,能比敌人先发现目标,真正做到了“水下隐形杀手”。   在火力上,093B的提升更是跨越式的。指挥台围壳后部那个隆起的“小龟背”里,藏着24个单元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这可是咱们攻击型核潜艇头一回有这么密集的火力配置。   以前的潜艇要发射导弹,大多得通过鱼雷发射管,一次能带的数量有限,还得调整半天姿态才准备好。   现在有了垂发系统,24枚导弹可以混装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等多种弹药,其中鹰击-21的突防速度能达到10马赫,就算是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系统也很难拦住它,1500公里的打击半径也足够覆盖第二岛链了。   这就意味着093B不光能执行反潜、反舰任务,还能对陆地上的目标发动精准打击,从以前的“水下猎手”变成了“全能武库”。跟美国的弗吉尼亚级和俄罗斯的亚森-M级比,093B虽然在潜深和极限航速上还有些差距,但在高超音速导弹搭载能力上,已经形成了咱们自己的优势。   更让人骄傲的是,093B不是孤零零的试验品,而是已经能批量建造的成熟装备。咱们靠模块化建造技术,造一艘093B的周期只有10.8个月,比美国弗吉尼亚级平均23.6个月的周期快了一倍还多,光是三年时间就下水了15艘,其中093B就有八艘。   现在再看093B那浑然一体的流线型外观,可不光是“好看”这么简单。它每一处线条的优化,都是为了让自己在水下更安静、更灵活;每一项工艺的突破,都是为了能批量生产、快速形成战力;每一款武器的搭载,都是为了守护咱们的海洋权益。      

0 阅读:187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