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必须与乌克兰、澳洲、哈萨克斯坦等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28 13:29:07

彻底决裂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必须与乌克兰、澳洲、哈萨克斯坦等国加强能源合作并建立新的供应体系。她强调,要改变过于依赖中方的现状!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背后藏着欧盟巨大的焦虑,他们消费的稀土磁体超过 90% 都得从中国买,这数字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德意志银行的分析早就点透了,欧盟在关键原材料上的自给率连 2% 都不到,等于脖子直接伸给别人攥着。 现代战争里稀土就是 “隐形弹药”,F-35 战机每架得用掉 420 公斤稀土,小到雷达陀螺仪里指甲盖大的钐钴磁体,大到发动机里的核心部件,缺一点整机就成了废铁,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推进系统更是离了稀土磁体根本转不动。 欧盟自家的阵风战斗机、豹 2 坦克也一样,别看平时耀武扬威,真要是断了中国的稀土供应,国防订单就得排着队晒太阳。 更要命的是这东西不止军用,民用领域早把欧盟绑死了。新能源汽车每辆得装 2 公斤稀土永磁,风电兆瓦级机组更是要用到 400 公斤,欧盟喊了好几年的 “绿色转型”,说白了就是靠稀土堆出来的。 德国大众采购部去年 6 月的内部邮件都标红了,仓库里的中国稀土磁体见底,新车上市得往后拖半年,匈牙利有家电机厂直接放了十天无薪假,理由简单粗暴:等料。 欧盟不是没想过自己搞,《关键原材料法案》喊着 2030 年自给率要到 10%,可现在进度条才爬了 2%。 90 年代他们嫌开矿污染大,乐呵呵把开采和初炼全外包给中国,自己只赚精密制造的轻松钱,哪想到几十年后把上游命脉全丢了。 全球 90% 的稀土提纯产能都在中国,连分离技术的专利中国都占了近七成,澳洲矿场挖出来的原矿,还得乖乖运到包头或赣州提纯,不然就是堆没用的石头。 这回拉上乌克兰、澳洲、哈萨克斯坦,看着热闹其实全是虚的。澳洲倒是签了 5 亿欧元的合作备忘录,可产能要到 2027 年才能用上,而且就算炼出矿,分离提纯还得看中国脸色。 哈萨克斯坦的稀土储量看着不少,可开采的基础设施都没建全,欧盟真要投资进去,没个十年八年见不到回头钱。乌克兰更别提了,自身能源都紧张,稀土开发连影子都没有,顶多是凑个数撑场面。 他们自己也清楚这招不管用,冯德莱恩说要 “动用所有工具”,说白了就是去年通过的《反胁迫工具法案》,可这东西从来没敢用过。 真要是加关税反制,最先疼的是德国车企、法国飞机厂,一辆电动车成本得涨 400 欧元,消费者不买单,工厂就得停线。 更讽刺的是,美国嘴上喊着支持,自己 80% 的稀土也从中国进口,根本不可能替欧盟火拼供应链,G7 的所谓联盟,说白了就是个应急微信群,各算各的库存天数。 中国这边没说啥硬话,只是把出口审批时间从两周改成 “另行通知”,以前 45 天到港的货,现在 70 天都算运气好。 宁波的磁材厂直接把欧洲老客户的订单往后排,先保本土再保日韩,欧洲车厂只能派人蹲在内蒙古矿区附近租酒店,就为了请矿贸公司喝杯咖啡抢货。货代公司都趁机开起 “稀土航班”,运费比空运龙虾还贵,欧洲企业也只能捏着鼻子买单。 欧盟不是没砸钱搞研发,可论文刚发出来就发现,中科大、钢研院早把 “从废料到高纯度氧化钕” 的专利全申请了,绕来绕去都得交过路费。 有人算过,欧洲自己回收稀土的成本比买中国现货贵 230%,所谓的 “资源自主计划”,从探矿到量产最快也得十五年,还得先过环保抗议这关,资本、法规、民意三座大山,千亿欧元砸进去也未必能搬动。 现在这局面挺滑稽,冯德莱恩的 “新供应体系” 听起来轰轰烈烈,实则像抱着根救命稻草,毕竟只要黄土高原还在产沙,黄河就清不了,只要中国还握着稀土产业链的核心,欧盟的依赖就断不了,所谓的 “决裂”,更像是给自己壮胆的口号罢了。

0 阅读:52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