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部长基辅躲防空洞! 德国经济部长卡特琳·赖歇尔在10月25日(周五)夜间至周六俄罗斯袭击基辅期间躲入防空洞。她表示,这对她而言是一次“痛苦的经历”,“这个夜晚再次让我清晰地意识到,俄罗斯对乌克兰民众的袭击,目的就是要耗尽他们的力量。” 其实赖歇尔这次基辅之行也算撞了个 “巧”,本来 10 月 24 日刚宣布要给乌克兰追加援助,还带着经济代表团专门谈能源合作,想着帮乌扛过第四个战时冬季,结果第二天凌晨就亲身体验了俄军空袭的 “现场教学”,躲进防空洞的经历算不上什么外交噱头,反倒成了俄式消耗战最直观的注脚。 她感受到的 “痛苦”,其实早就是乌克兰民众的日常。10 月 25 日那场袭击里,俄军从罗斯托夫州等地射出 9 枚伊斯坎德尔 - M 导弹,还放飞了 62 架无人机,虽说乌军拦下来 4 枚导弹和 50 架无人机。 但剩下的弹药还是精准砸向了民生目标,基辅第聂伯区的幼儿园被炸受损,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 2 人死亡 7 人受伤,整个凌晨的爆炸声里藏着的就是赖歇尔说的 “耗尽力量” 的逻辑。 这哪是随机轰炸,分明是掐着乌克兰的软肋下手 —— 就在袭击前一天,赖歇尔刚披露乌克兰 60% 的天然气供应设施已被摧毁,而这场空袭又把基辅的热电厂炸得浓烟滚滚,第五热电厂和特里皮利亚火电厂直接起火断电,等于给本就脆弱的能源系统又补了一刀。 这种打法早不是新鲜事了,3 月 7 日俄军一轮空袭就干瘫了乌克兰超 2/3 的发电能力,6 月 10 日更动用 315 架无人机和 7 枚导弹猛轰基辅,连妇产医院都没能幸免。 到了 10 月更变本加厉,不光炸火电,连水电、风电都不放过,基辅两座主力火电厂被烧毁,四座水电站被炸,一夜之间全城停电,出租车费飙涨数倍,居民只能囤发电机和蜡烛过冬。 俄军这套 “炸了修、修了再炸” 的循环战术玩得很熟,就像给乌克兰的能源系统装了个 “耗血 buff”,冬天眼看要到,供暖供电跟不上,民众的耐力可不就一点点被磨掉。 赖歇尔在防空洞里听到的爆炸声,背后是乌克兰三年来被熬得见底的家底。冲突让乌克兰失去 20% 领土,人口从 4300 万锐减到 3400 万,1000 多万人流离失所,其中 630 万逃到周边国家,370 万在国内颠沛。 联合国数据显示,2024 年平民伤亡比前一年涨了 30%,2025 年更是有 1270 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占总人口的 36%。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每个被空袭惊醒的夜晚里,藏在防空洞角落的恐惧。 俄军显然摸透了这套逻辑,不跟乌军死磕前线,专打医院、学校、能源站这些 “民生命脉”,毕竟炮弹能靠援助补,但民众的信心补不回来。 更狠的是这种消耗对经济的摧毁,三年下来乌克兰直接经济损失飙到 7749 亿美元,光民用基础设施损坏就达 1520 亿美元,4779 处文化资产被破坏。 赖歇尔主导的德国援助虽说给力,之前投了 3.9 亿欧元到能源支持基金,刚又追加 6000 万欧元买发电机,但这点钱跟 4860 亿美元的重建成本比起来,简直是杯水车薪。 就像给漏船补窟窿,这边刚修好发电站,那边导弹又过来了,乌克兰军工企业因为缺电造不出炮弹,泽连斯基都坦言 “没有电力,无人机和炮弹都是废铁”,这种恶性循环下,民众的希望可不就被慢慢耗尽。 赖歇尔的特殊身份让这次经历更有说服力,她不是来旅游的,是带着能源合作和防务订单来的,本想帮乌克兰搭建 “防护网”,结果先体验了 “生存课”。 之前泽连斯基因为基辅遭袭缩短南非访问行程,现在赖歇尔躲进防空洞,这些政要的亲身遭遇,比任何报告都更能说明问题 —— 俄军的空袭从不是盲目轰炸,而是精准打击民众的心理防线和国家的运转能力。 当基辅的夜晚靠备用发电机照明,当民众冬天要在黑暗里挨冻,当重建永远赶不上摧毁的速度,这种看不见硝烟的消耗,比正面战场的厮杀更磨人。 德国后续追加的援助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但只要这种 “炸了修、修了炸” 的死循环没打破,乌克兰民众要扛过的,就远不止一个寒冷的冬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