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快讯 巴西昨天正式宣布! 对中国、埃及、以色列的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做无纺布出口的朋友,这个消息得立刻上心。 反倾销调查,简单说就是巴西觉得咱们的无纺布卖得太便宜,担心影响他们本土企业,要查一查。咱们的优势是规模化生产,原材料和能源成本控制得好,不是故意低价竞争。 这事儿看着突然,其实早有苗头。巴西今年光是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就有五六起,从丙烯酸到玻璃纤维,几乎把咱们的优势轻工产品轮着查了一遍。说白了就是本土产业扛不住竞争,想靠政策“遮风挡雨”,可他们没算明白,咱们的“便宜”从来不是靠赔本赚吆喝堆出来的。 滕州永喜无纺布的卢自永最有发言权,他的工厂从聚丙烯原料到成品浴巾全链条自己把控,年产6000多吨无纺布才敢接中东的大额订单。国内像他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杭州诺邦光水刺生产线就有十二条,还自建了实验线搞研发。规模化摊薄了设备成本,全产业链控制了原料价格,再加上国内成熟的物流网络,成本自然比巴西本土小厂低一截,这是实打实的产业优势,跟“倾销”压根不搭边。 巴西本土的无纺布企业有多弱?浙江正信机械的工程师王夏清在巴西调试设备时看得真切,当地一个30克的无纺布平口袋能卖到7毛5人民币,利润高得吓人,可就是没几家能扩产。他们的原材料依赖进口,生产线还是十年前的老设备,就算没有中国产品竞争,成本也降不下来。现在倒好,不琢磨升级设备,反而先找政府告状,这算盘打得也太响了。 做出口的朋友最懂这种滋味——订单刚稳住,突然就来了调查通知,货在港口压着,客户那边还催单。不过也别慌,巴西这套路咱们见得多了。去年他们对咱们的聚酯短纤搞反倾销,最后也只是象征性收了点附加费,没真的拦死出口。关键是得拿数据说话,把原材料采购单、能耗报表、生产记录摆出来,证明价格低是成本优势,不是恶意竞争。滕州永喜就有套质量追溯系统,每卷布的成本都能查得明明白白,这就是应诉的硬底气。 更有意思的是,巴西其实离了中国无纺布还真不行。他们正在全力推“禁塑令”,超市购物袋、生鲜包装全得换成无纺布,本土产能连一半需求都满足不了。要是真给中国产品加税,最后买单的还是巴西老百姓——要么花更贵的钱买本土货,要么等着货架空着。前两年他们把太阳能组件关税提至25%,结果本土光伏项目成本涨了三成,不少工程直接停了工,这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当然,也得给出口企业提个醒,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卢自永的工厂早就布局了中东市场,沙特一个月200多万包的浴巾订单,比巴西市场稳多了。东南亚、非洲这些新兴市场对无纺布需求正涨,趁这会儿去拓拓渠道,就算巴西市场暂时遇阻,生意也不至于停摆。 巴西这波操作,本质就是贸易保护的老套路。可现在全球产业链早拧在一起了,中国无纺布的成本优势、技术实力不是一纸调查就能抹掉的。真要闹僵了,受损的不光是中国企业,巴西的“禁塑令”推进、民生成本控制都得受影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